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运维模型创建步骤(二)基础BIM运维模型创建

发布:中文网小编 浏览:1712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2-19 11:48

基础BIM运维模型的建立,如果对应到Navisworks的化,就是一个自动转换的过程,将Revit模型通过插件,或者由Navisworks直接打开,从而转化为一个轻量化的Navisworks模型,我们称这个过程为自动转换,但这个过程是不可控的转换过程,因为转换的过程对用户而言是一个黑盒过程,是外部无法干预和调整的,使用自动转换的平台,好处是开发工作量少,稳定且经过验证,但缺点是可控性小,需要前期对模型处理的比较精细,比如共享参数、视图的处理要完善合理,因为一旦转换之后,再想增加图元、参数,那就需要重新导出,过程繁琐,无法实现局部或者增量转换;此外,尤其是有大量链接模型的Revit项目,因为对象ID可能发生重复,如果我们在运维平台中已经经过二次处理,那么这种反复导出,可能导致数据错乱。如果采用可控转换,可以避免以上的问题,但可控转换的开发量比较大且复杂,但从未来的方向看,随着运维平台的成熟,可控转换时一个必然的途径。转换后的基础模型元素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几何数据:从Revit中的数据转换之后,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体现在轻量化模型中的大量的几何数据体,虽然乍一看起来似乎不合理,按照BIM的理念,我们应该关注的“BIM构件对象”,但正如“关键要素”这一节中描述,运维的对象和BIM中的对象是不能一一对应的,需要进一步经过加工和组织,所以几何数据体反而为我们的后续组织加工提供了便利。

视点:Revit模型中的视图会被转化为视点,这个目前基本可以实现一一转换,但这儿会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是二维视图是无法直接转换的,如果要实现二维的查看,且和三维关联,那么这儿需要一些再处理,比如通过DWF来桥接处理。

基础属性:目前从Revit到Navisworks,对象属性基本可以完整转换,但由于Navisworks的选择树种的模型组织可能会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对于属性的组织和调整,需要结合转换和手工编辑来进行。

模型结构:众所周知,如果采用自动转换,Revit到Navisworks后,Navisworks选择树的结构还是有些“惨不忍睹”,尤其如喷淋、风口、楼梯这些对象,分类往往是不正确的,所以此处需要利用Navisworks的搜索功能,结合选择集来重新组织模型结构,这也是上述提及要规划好模型的共享参数的原因所在,否则,模型结构树的建立和优化是一件极度让人崩溃的事情。

完成了基础模型的构建之后,就可以进行运维BIM模型的建立了,这个过程就是运维平台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是需要进行定制和开发的内容。


【摘自微信公众号“湖南BIM联盟”】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