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助力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疫情肆虐,武汉告急,患者越来越多,各大医院排起长队。武汉市提出,要参照非典期间的“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一座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且必须在六天内建成。为助力医院建设,网上创建了“抗疫贡献建模讨论群”,号召业内的设计大咖们踊跃报名,应者云集。而在湖南,也有这样一个团队贡献了力量,他们就是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14名师生。
疫情发生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刘孟良一直坚持散步锻炼身体的习惯被迫中断,当起了宅男,跟全国人民一样,每天做得最勤的事是刷手机,关注疫情。
按照要求,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工期只有6天。因此,工程决定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边调整,交叉突击完成。这样的工作模式,在建筑设计史上也是难得一见。为圆满完成任务,承担BIM模型创建工作的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将整个工程“化整为零”,并创建了“抗疫贡献建模讨论群”,号召业内的设计大咖们踊跃报名。“火神山医院建设需要创建建筑信息模型,以确保工程按时完工,希望得到BIM专家的技术支持。”1月26日,晚饭后刷微信时,刘孟良所在的一个BIM领域专家微信群里传出这样一则消息。作为湖南省最早一批从事BIM技术应用研究和教育的他瞬间为之一振,主动请缨,立即递交了申请。
很快,刘孟良的申请得到了确切答复:参与由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武汉火神山医院BIM模型创建,具体工作为医院病房部分的土建及水电模型创建。刘孟良在业内颇有名气,不仅建立了“刘孟良BIM大师工作室”,还带领学校优秀学生创立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协会”,承接过大型房企的真实项目业务,经常参加公益性建模设计,有经验、有优势。
从1月27日到29日,短短3天、72个小时,对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刘孟良来说,可能是最为紧张的72个时间。这位长期坚守在BIM(建筑信息)模型教学一线的党员老师,主动请缨为火神山医院部分病房的土建及水电模型进行设计,他说:“时间短、任务重、难度大,但比起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这点苦算不上什么。”
“其实最难的就是时间太紧了,没有任何返工的机会,设计师一边建模出图,工地也一边进行施工,这种方式以前从没遇到过。”刘孟良告诉记者,平时容纳1000个床位病房的医院BIM模型,大概需要六个人进行一个月左右时间的设计创建,而这次仅仅只有3天时间。于是,他率领湖南交通职院14名师生一起72小时不间断“奋战”。为了争分夺秒,大家困了就趴在工作台上眯着休息一会儿;吃饭也是匆匆扒几口,就连喝水也变成一种“奢侈”,怕耽误时间。
设计任务中还有一个难点在于,如何能利用有限的空间放置更多的床位,从而能收留更多的患者。“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将患者区与医护区严格分开,而且生活区、非限制区、限制区严格分界的同时,还要确保门诊部、医技部应与住院部有最方便的联系。”刘孟良说,设计的时候也尽可能做到了要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1月29日19时,距离交设计图的截止时间还有5个小时,团队已经基本完成设计任务。“这应该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有意义的一次设计!”刘孟良说。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