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如何优化管线?BIM技术在设备管线优化应用
BIM技术对避免失误、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等已做出极大贡献,对于管线综合应用有着天然的适应性。那么在实际的应用中,BIM技术又为管线综合优化带来了怎么样的应用特色呢?
在施工前,采用BIM技术对管道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排布设计,虚拟各种施工条件下的管线布设、预制联接件吊装的模拟,提前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碰撞和冲突,尽早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碰撞和冲突,有利于减少设计变更,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
1、管线碰撞检查优化
利用BIM软件平台碰撞检测功能,预先发现图纸管线碰撞冲突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施工方案优化等,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避免后期施工因图纸问题带来的停工以及返工,不仅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工期,还节约大量的施工和管理成本,也为现场施工及总承包管理打好基础,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再结合BIM技术的可视化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过程与方法模拟现场三维交底,使现场施工不再仅仅依靠平面图纸,提高认知度,避免因理解不当而造成的返工现象,加快施工速度,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2、管材及附件管控优化
(1)设计优化。
工程设备管线利用BIM技术对各类管材及附件等的路径与尺寸进行优化和管线综合平衡设计,减少部分管线的长度和弯头数量,找出较短路径、较优尺寸,做预留孔洞或管线预埋。据统计,因节省材料需用量而降低成本可达项目总造价的3%以上,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2)采购数量优化。
当前,绝大多数施工项目管材及附件一般是根据投标清单数量,再进行简单审核审批进行采购,很难做到对施工用料的计算,经常造成采购材料过剩,大量材料现场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工程成本上扬,或者采购不足,等工待料,无法满足预订工期要求;甚至材料申报审核不严造成错误采购,较后与业主扯皮,造成大量资金损失。而借助BIM模型审核,确保材料申报准确,降低材料采购数量误差。结合施工程序及形象工程进度周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不仅能保工期与施工的连续性,而且能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库存、减少材料二次搬运。
(3)下料优化。
运用BIM技术后,在绘制好的设备管线模型中,让BIM软件自动完成复杂的计算工作,从而为管材参数的尺寸和选型提供正确依据。项目核算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管理人员按施工规范要求,结合BIM三维模型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将BIM模型中用料意图灌输给班组,用BIM三维图、CAD图纸或者表格下料单等书面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班组“长料短用、整料零用”,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及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较低限度。
(4)领料优化。
根据安装工程管材及附件特点,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及BIM设备管线模型,控制材料及使用数量,做到规格、型号、数量、参数完全准确。施工员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方便的提取施工区段管材及附件用量,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材料员发料控制依据,实行对各班组限额发料,防止错发、多发、漏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减少施工班组对材料的浪费。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