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如何用于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施工阶段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发布:中文网小编4号 浏览:1035人 分享
发布于:2021-12-18 19:49

(1)施工准备阶段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从以下两个部分行质量把控:①充分理解设计成果,掌握设计意图;②制定最优施工方案,实现施工过程的质量策划。因在施工准备阶段没有做好充足质量控制准备工作导致不按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施工的情况屡见不鲜。BIM技术用于施工准备阶段的方面有:辅助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碰撞检测及深化设计等。

1)辅助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指在设计交底之前,设计单位将施工图纸交付于施工单位之后,参建各方对图纸进行的全面审核工作。图纸会审在工程开始的事前发现设计图纸中的设计错误及问题并及时沟通解决。以此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预先控制。融入了BIM技术的图纸会审将各个专业的模型汇集于同一平台之中,找出矛盾点、问题点以及施工难度较大部分。各参与方对于矛盾点及不符合规范的部分进行协商改善。通过BIM技术协助图纸会审,在未开工之前便对建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判,并节约会审时间,提高效率。BIM协作下图纸会审编制流程如图1所示:

image.png

图1 BIM协作下的图纸会审编制流程

2)三维/四维技术交底

通过BIM技术辅助技术交底,方便设计者和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对整个项目的技术、质量、施工等方面有更加全面与详细的认识,各参与方在短时间内对工程施工步骤及顺序有更加清楚且准确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及效率,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BIM协作下碰撞检查与深化设计的流程如图2所示。

image.png

图2 BIM协作下三维/四维技术交底的流程

3)专项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

对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能够对工程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在工程中经常会运用到许多新的施工工艺,传统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主要依赖于二维图纸及相关必要的文字,施工人员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BIM技术可视性的特点可以弥补传统专项施工方案的这一弊端。BIM技术可以将施工步骤及关键部位操作通过三维模型或动画表现出来,方便施工及设计人员的理解,也大大提高了专项施工方案的实用性。BIM协作下专项施工方案的模拟及优化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image.png

图3 BIM协作下专项施工方案的模拟及优化管理流程

4)碰撞检测及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是在考虑施工现场情况之后,在符合施工规范的基础上,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进行修改与完善的过程。经过深化设计的图纸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加适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指导工作。BIM协作下碰撞检查与深化设计的流程如图4所示。

image.png

图4 BIM协作下碰撞检查与深化设计的流程

施工准备阶段只有保证施工图纸准确、施工方案合理、信息传达准确、项目管理目标均衡,才能实现对项目质量控制的良性推动。

5)BIM协同管理平台的信息录入

基于BIM技术的信息管理平台从施工阶段到建筑使用阶段的质量控制均能起到卓越的作用。①轻量化模型处理。在施工准备阶段,通过平台强大的轻量化处理系统,将各专业BIM模型轻量化处理,以便在使用过程中模型方便超高速加载。②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将年、季、月、周四个层次将施工进度计划细化分解,并将施工进度计划编入BIM协同管理平台中,并与三维模型挂钩,形成4D进度模型,通过施工动态模拟,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不足之处。③管理任务自动派发。根据施工计划分配施工任务,并且平台可以实现管理任务自动派发,任务开始提醒、任务过程管控等功能。

image.png

图5 某工程轻量化结构模型

(2)施工过程中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对整体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传统技术质量控制依靠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质量计划、质量检验计划来实现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控,而这些方案、计划大都以二维图纸或文字说明为媒介。管理人员通过施工经验识别项目重难点并为之制定各类预控措施,在施工前对一线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但此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过分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经验来对质量进行把控,管理人员缺乏很强的主观性及不全面性。纸质的施工方案与现场施工情况往往存在偏差,缺乏可视化的特点,尤其在复杂节点的施工方面更是缺乏全面直观的指导。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引入BIM技术,推动质量控制的实施。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过程应用如下:

1)复杂节点精细化施工

复杂节点的交底、施工及验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及难点,针对于复杂节点部位,BIM软件可生成节点三维详图,丰富建筑模型信息,通过BIM管理平台与移动客户端实现数据连接,方便用户在移动客户端上查看复杂节点具体模型,从而对各类施工细节实行严格把控。

2)钢筋下料

钢筋断料长度不合理、接头质量不符合规范、接头位置及数量有误等问题都是钢筋工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这些都与钢筋的下料有关。利用BIM软件可按照钢筋模型生成下料单,根据下料单进行钢筋的加工、保管、领料及堆放。还可以参照钢筋节点详图进行钢筋的绑扎安装,减少复杂节点处钢筋绑扎错误的现象。

3)建造过程精确性校核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已建部分,生成室内、室外点云模型。提取点云模型信息与BIM模型对比,以确保建造过程的准确性,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确保在建筑关键部位的施工准确性,以达到对施工质量的有力监督。

4)设计变更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需要变更原设计的问题。例如业主需要临时增加工程内容、修改建筑功能、变更建筑材料、调整预留孔道、优化管道走向等。这类设计变更需要经设计和施工单位一致同意方可执行。设计变更之后需要重新提交新的施工图纸,如果将BIM技术运用到设计变更管理中,通过修改模型参数,软件会自动修改与之相关联的工程量的变化,生成变更后的图纸并导出。且基于BIM技术的设计变更具有可追溯性,业主和监理可直观地对变更前以及变更后的模型进行对比。BIM协作下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流程如图6所示:

image.png

图6 BIM协作下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流程

5)BIM协同管理平台进行质量控制

在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施工段各专业的施工成果进行检查。通过BIM协同平台与手机端进行任务联动,参建各方人员将施工问题进行拍照上传,安排整改人员及整改时间,平台将各参建方发送的问题进行统计,以问题标签的形式标记在质量问题发生位置,辅助管理,整改人在整改任务结束后将整改情况进行同部位拍照回复,任务闭合。使用BIM协同平台辅助整个计划、施工、检查问题、问题整改,达到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实现PDCA循环科学质量控制。通过BIM协同平台还可实现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校核、工期还原数据沉淀等质量控制效果。

文:李泽君 青岛理工大学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