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BIM招标中存在哪些不规范现象?
1、BIM咨询服务要求不明确
随着BIM技术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及推广应用,大量的BIM公司纷纷成立起来,但目前,我国大部分BIM技术服务公司都是以IT专业背景为主,BIM企业资质的认证机构不统一、BIM实施的业绩及获得奖项评定的权威性不统一、BIM实施软硬件配备不统一、BIM人才等级划分及操作水平不明确,在国家政策文件上对BIM企业所必须满足的实施业务及成立条件亦没有明确的规定。工程施工的特点要求BIM技术人员必须懂工程,现阶段既懂工程又懂技术的人员少之又少,因此在BIM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衡量上无法做出明确要求。
从目前我国BIM整体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市场上BIM的应用规模、应用数量及实施成熟度还很低,实施BIM的主要集中区域多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对于其他地市,由于城市发展政策及地域性因素,实施应用BIM的工程项目多数为本土化BIM,降低了同行业BIM之间的竞争性,也不利于BIM人才的培养,兼备熟悉BIM技术与建筑工程的专业人才仍然缺乏,所以业主在遴选BIM技术服务公司时有一定困难,在BIM实施沟通过程中需投入更多精力,更有造成工程后续接口处理不当的风险。
2、BIM招标内容不严谨,实施目标不清晰
BIM技术对多数企业来讲仍属于新技术,目前很多项目应用BIM,业主在进行BIM招标时大都是在项目执行初期先套用过去案例需求,后续再视项目实际实施情况修订契约范围、价金、执行方式和流程等内容,这种BIM应用多流于形式,没能真正明确BIM所能创造的价值。
对于业主来说,BIM的应用目标应该是:通过BIM技术,获得在设计前期工程效果的直观可视,施工阶段的三维交底,运维阶段的系统管理及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工期优化等目标。但目前国内部分业主反映实施BIM的效果与之前并无多大差别,只是建个模型及出具碰撞检查报告。BIM实施投资回报率低,首先是因为在前期的BIM招标中没有真正把握BIM的应用目标,BIM实施策略不当;其次,BIM招标文件中对BIM服务内容、交付成果、模型深度及精度要求、平台要求、实施标准及验收标准的规定大都是照搬国内案例或者行业研究人员所提供的模板,不仅缺乏权威性及科学性,在其实施的深度上也有很大差异。
真正意义上的BIM技术系统实施模式,则是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适应的BIM平台,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只有弄清楚BIM真正的实施目的,选择正确的实施方法,做好整个项目的BIM招标工作,才能做到BIM实际意义上的数据整合、为我所用。
3、BIM招标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不统一
2000年颁布的《招标投标法》,使招标市场秩序得以改善,但在实施中仍存在部分不规范现象,甚至地方的招标政策和招投标法冲突]。招标投标法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修改,更何况目前的BIM招标。
(1)在BIM招标文件模板方面
结合我国BIM招标现状,BIM招标文件没有统一的示范文本,其实施形式大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中型企业有自己一整套的BIM实施导则,比如万达、万科等;另一种则主要参考学术界及行业前沿研究人员提供BIM招标文件相关契约模板。这两种招标文件的实施都未经过实际案例的回馈修订,招标模式不统一,其投标方案及实施结果自然存在差异,未来仍有履约争议执行风险。
(2)在BIM技术实施验收标准方面
由于目前BIM招标的相关细部规划准则不明确,缺少统一的BIM技术实施流程及验收标准,导致BIM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及多样性,难以保证BIM最终的实施效果,未来恐造成工程争议。
(3)在模型档案管理及归档方面
对于传统建筑工程资料归档与管理,建筑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制定管理规则实现资料的储存、查找与使用。而BIM模型包含的信息则更为复杂,因此基于BIM的档案管理将会更加棘手。不仅如此,在BIM归档方面亦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4)软硬件实施及数据交换标准方面
BIM应用对软件、硬件要求较高,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相关的软件及操作平台,由于种类多样且软件之间的数据交互性存在缺陷,致使BIM实施过程中,造成部分数据遗失及新功能隐藏等困扰。不仅如此,BIM软件的版本更新有可能会造成数据的遗失,且多数版本不支持向下兼容,无法衔接低版本的专业间协同工作,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这些实施要求在BIM招标之前都需要提前明确统一下来,即使有差异,在后期的数据整合及处理过程中也应该规定统一的图文处理及数据交换格式,否则,后期的运维阶段将会变得十分麻烦。
4、BIM评标制度不完善
作为工程招投标的重要环节,BIM评标方案的选取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决策力,而且决定着工程的实施质量。在BIM评标过程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关系着BIM中标单位,一个是评标办法,另一个是评标专家。
评标方案是对BIM投标文件进行评审的依据,但是在BIM评标过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国内BIM评标方案仍然采取打分制,项目不同,评标方案也不同,在内容上和分值划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同一个BIM单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对两个类似项目投标,却因为评标方案的不同出现多种结果。在以往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评标专家都是从专家库里随机抽取,但BIM招标方面的专家库还未成立,BIM评标专家大都是BIM领域的前沿人物,如BIM研究人员、BIM行业学者等。这种评标模式及评标结果难以保证BIM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评标依据缺乏科学性。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