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斩获4项鲁班奖,施工BIM要这么干!
这是广联达新建造的第329篇原创分享
文|广联达山西分公司
来源|广联达新建造(ID:Glodon-NB)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是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成员之一,2017年由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改制而来。
企业注册资本10亿元,是中国建筑业优秀施工企业,中国建筑业成长性200强企业,山西省优秀骨干建筑企业。
集团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力量雄厚,施工经验丰富,承建过众多的大型、重点、标志性工程项目,创建了大批优质工程,累计获得建筑工程鲁班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2项、中国钢结构金奖2项、中国安装之星1项、汾水杯27项、太行杯29项、省优工程88项,拥有专利技术125项、著作权2项、山西省科技成果登记5项、施工工法114项、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06项、建筑业绿色示范工程4项。
多年来,在承建“高、大、新、特、重”工程方面体现出显著实力,以优质高效的品质和服务受到社会相关方的好评。
1、项目简介
2、创优目标
质量目标:确保“省优”、“汾水杯”、力创“国优”、“鲁班奖”;
安全目标: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绿色施工目标: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
3、应用目标
1、解决管桁架现场拼装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焊接质量要求高、结构整体卸载难度大等难点;
2、通过BIM深入应用,辅助解决过程中技术难点,积累钢结构施工BIM技术;
3、当地专业施工队伍的寻源问题,寻求专业的安装、焊接、吊装等专业施工队伍,来保障安装过程中的质量;
4、通过广联达BIM+智慧工地平台应用,为管理层建立一个集中的管理系统,同时有效提升岗位层工作效率。
4、应用情况和效果
1、技术质量控制
重难点:
①用BIM软件建模后无法通过网页、手机查看;
②模型信息不能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
③关键复杂的节点,依然需要口述交底,不够形象直观;
④技术过程中的交底及变更比较频繁,沟通成本高。
整体解决方案:
①通过广联达BIMFACE轻量化引擎技术,为企业实现了信息间的共享,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②通过三维交底和工艺动画,利用手机扫码的方式直观查看交底相关信息,减少了重复沟通的时间成本,同时加快了项目施工进程。
?技术应用
BIM技术应用:
建立BIM单体模型,通过BIMFACE技术将各专业单体整合,并对BIM工程模型轻量化处理,实现全项目参与人员通过WEB端和移动端浏览查看模型属性等信息。
工艺动画:
应用BIM5D可以将BIM模型与现场施工工艺相结合,快速制作工序动画,让项目管理人员更加高效、精准、形象地完成交底工作。
三维技术应用:
通过扫描二维码,让项目管理人员和现场工人通过结合BIM模型的应用,真实直观地了解施工节点的详细信息,有效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标准。
?项目质量把控
通过手机APP将现场检查的信息录入系统,整改人收到消息及时整改并回复,问题发起人复查通过,问题闭合,本项目通过此方式增强质量意识、降低能力要求、提高现场效率、改善作业行为,质量管理全部在线化,为项目管理人员搭建质量监管平台。
PDCA闭环 手机APP操作记录
WEB端自动分析
质量问题分析 质量动态分析会
本项目通过自动分析的质量问题结论,在质量动态分析会上针对占比较高的问题制定出详细的整改方案并确定出下一步质量管控方向及管理动作。
?质量实体样板建设
?质量过程控制
落实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加强过程节点验收,做好过程影响资料,完善档案管理,做好过程试验检验工作。
2、安全文明管理
工程重难点:
①施工现场大而复杂,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部位比较多,排查难度大;
②从风险的辨识、评估、方案、措施再到执行等环节,把控难度比较大,执行情况难以了解;
③人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薄弱,到了现场不清楚安全规范的具体要求等。
整体解决方案:
①项目识别危大工程后,自动形成排查计划及二维码,安全员可以扫码进行任务排查,危大工程台账可一键导出;
②通过安全管理系统,落实双控体系,明确项目各体责任,为项目保驾护航;
③安全管理系统内置海量标准安全隐患规范,依据需要自行下载;
④搭建安全系统监管平台,对项目安全隐患执行情况及危大工程执行情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管,有助于领导决策和基层人员的工作量化。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
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将危大工程进行任务拆解,管控重点任务,通过平台生成相关二维码,移动端登记排查情况,严格把控项目情况,完成过程监督。
学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学习《山西省工程安全管理手册》
?双防控体系建设
项目部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建立《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建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科学评定安全等级;建立《施工现场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管控安全风险,保证问题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分工明确、追责明确。
?塔机监测及工效分析
通过广联达BIM+智慧工地平台,将物联网技术(IOT)和BIM技术相结合,直观呈现现场塔机运行情况,实时显示吊装重量、风速等多维度的监测数据,实现塔吊运行状态的多方位监控。
一旦现场发现隐患,立即语音告警,提示设备操作人员规避风险,同时告警信息会推送到项目管理人员的手机端,以便督促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整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智能视频监控
结合各个项目部现场已配置的硬件设备,将各个项目各个设备孤立的视频数据进行整合集成,实现公司对包括省外项目在内的所有在建项目远程在线实时视频监控,公司领导层能实时、直观的掌握项目现场动态情况。
?项目劳务管理
重难点:
①本项目施工场地大,施工条件复杂,对劳务管理有非常大的挑战;
②高质量的专业分包队伍的寻源,也是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③管理人员不清楚各作业面人员上工情况及是否长时间滞留,没有相关预警,给管理带来难度。
解决方案:
①针对这些难点广联达劳务实名制系统内置吉工宝网址,为项目寻源队伍和人员等信息提供便利;
②针对现场复杂的情况,采用了第二代工地宝+智能安全帽+闸机的方案来协助项目管理人员对劳务进行管控;
③将劳务人员和智能安全帽绑定,在不同场馆布置工地宝,智能检测施工现场各个部位的劳务人员工种及数量,人员长时间滞留预警推送管理人员,精准预警。
应用特点:
①集团公司层内置吉工宝网站:海量优质的施工队伍尽收眼底,为项目寻找优质专业分包队伍提供良好的平台;
②落实劳务实名制:当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采用专用手持设备,进行身份证扫描,简选工人工种、队伍等信息,同时进行证书扫描或人员拍照留存等;发放安全帽的同时,关联人员ID和安全帽芯片,真正实现人、证、图像、安全帽统一;
③项目场布模型、人员轨迹和分布:当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通过考勤点或关键进出通道口设置的“工地宝”,主动感应安全帽芯片发出的信号,记录时间和位置;通过4G上传到云端,再经过云端服务器处理,得出人员的位置和分布区域信息,并绘制全天移动轨迹;
④及时准确的人员考勤:当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通过考勤点设置的“工地宝”,主动感应安全帽芯片发出的信号,记录时间;通过4G上传到云端,再经过云端服务器按设定规则计算,得出人员的出勤信息,生成个人考勤表;
⑤智能语音预警提示:当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通过考勤点设置的“工地宝”,主动感应安全帽芯片发出的信号,区分队伍和个人,进行预警信息播报;预警信息预置可通过使用手机端自助录入;
⑥花名册、考勤表等一键导出:按需求,选择人员、队伍、工种等,筛选,一键导出excel,可分享至qq、微信或直接给予链接,在其他pc设备自由编辑;
⑦人员异动信息自动推送:提供人员出勤异常数据,区分队伍和工种,可监测人员出勤情况,辅助项目进行人员调配;
⑧人员滞留提醒:提供人员进入工地现场长时间没有出来的异常提醒,辅助项目对人员安全监测;
⑨联动闸机和其他外围设备:提供佩戴安全帽直接打开闸机,大屏终端显示,满足劳务实名制的展示需求。
总结:使用劳务管理系统,劳务人员进场效率大大提高。过去劳资员要花很长时间编制项目和公司等需要的劳务报表,现在可以从系统后台全部导出直接使用。在满足现场管理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政府对于劳务的管理要求。
3、绿色施工
利用智慧工地平台,充分展示了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项目实际落地“四节一环保”的相关内容及在施工过程中针对绿色施工作出的有效管理措施,都会直观地呈现在智慧工地平台上。
?项目节能
空气能热水雷达感应+太阳能路灯
?项目节地
施工现场合理规划,临时用房采用可重复组装式轻钢保温压型钢板房屋。卫生间采用可移动式,减少空间使用。
周转集装箱办公室可移动卫生间
?项目节材
优先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如采用定型化圆模板,满足多次利用的要求,二次结构预先排砖,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预先总体排砖 定型化圆模板
?项目节水
采用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系统,利用绿化浇灌、车辆冲洗等。
屋面雨水回收系统
?环保措施
项目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智慧工地平台落实和掌握政府对于项目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
施工现场设置全自动专用车辆清洗装置、洒水车及雾炮,在塔架和围挡上设置喷淋系统减少整个施工作业面扬尘;采用PM2.5检测仪和噪声监控系统进行现场扬尘和噪声的检测;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保护环境卫生。
智慧工地平台-环境监测
5、应用评价
项目应用广联达BIM+智慧工地平台,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另一方面是它确实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项目BIM应用、质量、安全、劳务等方面提供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提升了项目基层人员信息化水平,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管控项目的能力,有效实现了项目成本、质量、安全、进度及报奖等目标!
永济一场三馆项目樊彦坤
-END-
设计|祁明亮
监制|冯行星
来源|广联达新建造,转载请申请授权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