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工作站建设案例:湖南三建BIM工作站建设经验分享
一、项目介绍:
湖南三建BIM工作站试点项目为长沙市火车南站站前东广场主体工程,项目位于长沙火车南站东侧,支路二与支路三之间。本工程南北长464m,东西宽156m,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分左中右三块区域,地上分南、北栋二层以及南北匝道桥。地上建筑一层主要功能为公用服务大厅,地上建筑二层为配套服务办公用房。
二、BIM工作站基本情况:
2.1人员配置:
火车南站东广场BIM工作站采用集团BIM中心流动站+项目部固定站模式。
由集团BIM中心委派业务处周泉为流动站负责人,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湖南三建BIM分中心委派杨玉泽为项目固定站负责人,BIM分中心与长沙分公司共六人参与工作,其中土建两人、安装两人、商务两人。
项目部BIM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评分如下(五分制)
安装专业技能 2分 软件技能 2分
商务专业技能 3分 软件技能 3分
土建专业技能 4分 软件技能 3分
人员结构中土建专业较强,安装专业相对较弱,且软件技能普遍不高。
2.2应用软件介绍:
广联达BIM审图软件(专业间检查沟通)
广联云+广联达BIM5D(模型整合,信息归总应用)
广联达钢筋BIM算量软件GGJ(建立项目钢筋模型)
广联达土建BIM算量软件GCL(建立项目土建模型)
Revit2014(建立项目场布、土建、钢筋模型)
Navisworks(做简单的施工动画)
Lumion(做漫游动画)
其中较为成熟的是广联达钢筋以及土建算量软件,暂时还未将广联达造价软件GBQ中的信息整合。
三、BIM实施中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场地模型建立困难
广联达场布软件某些方面功能不足,不能很好的根据现场布置场地,项目临时场地模型建立困难。
解决方法:改用Revit建立场地布置模型,由集团BIM中心派出人员指导模型建立。
问题总结:Revit软件应用不熟悉,而且工作站建立时间较晚,场地模型没有为场地布置起到指导作用。平整场地可以用广联达场地布置软件建立场布模型,非平整场地可以借助集团Revit场地布置的族库快速建立模型。
问题2:模型整合应用困难
模型建立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精准建模存在较大问题。安装专业熟悉程度不高,难以建立符合项目实际的准确模型。
解决方法:确定建模标准,明确应用点后按应用点确立模型详细程度,按集团统一标准建模。
问题总结:模型建立如果没有依据标准,后期会产生很多问题,极大的降低模型应用的效率。
各公司BIM工作站在建模前,建模规划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可以参照集团统一标准,或者派人员到BIM中心学习建模标准。
问题3: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按标准建立模型并不仅仅指软件的标准,更需要专业的标准,这些标准来源于图集、规范以及平时的施工经验。由于安装建模人员经验不够,导致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调整模型。
解决方法:准备相关图集、规范、建筑施工手册,尽可能详细的记录设计说明中的要点。建立部分模型后,邀请项目部技术人员参与并提出建议。
问题总结:除了按一定的标准建立模型,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发现模型的问题,并记录问题,调整问题,反馈给项目部。有些项目采用1+1的方式进行工作,即一个软件操作人员+一个施工技术人员协调建立模型。
问题4:模型建立后的应用
目前项目上建立了一套广联达土建模型,一套广联达钢筋模型,一套Revit土建模型,一套Revit安装模型(未完成),广联达模型与Revit模型在5D平台上的应用不是很明确。
解决方法:项目部派商务人员学习广联达BIM5D,在GCL、GGC、BIM5D、Revit这些软件中按照各软件的功能划分好应用点,同时做好Revit安装模型与广联达土建模型的整合。
问题总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到各类软件统筹应用,对建模人员有较高的软件技术以及专业技术要求。在按标准建立准确模型后,需要按不同的应用点深入摸索挖掘。可参考集团BIM中心技术服务清单。
四、项目相关图片
广联云分配任务
手机端上传并查看质量、安全、进度照片
虚拟场地布置
BIM5D中的模型及构建二维码
Revit导出的土建模型在广联达BIM审图中进行检查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