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实施的成本分为哪几个部分?
BIM实施的成本分为哪几个部分?目前为了让学习的成员更好的了解BIM技术的基础知识,简单为大家介绍下BIM实施成本主要部分。
1.显性经济成本
显性经济成本是很容易理解的,都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投入,也是可以直接在账面上记录的投入。它主要由三种支出组成。首先,软硬件采购的支出。BIM 应用离不开 BIM 软件和高性能的电脑,要采购这些东西也着实需要花掉一笔钱,从几万到几十万都有可能。如果强调个人使用,那么强劲的台式电脑或者移动图形工作站总是避免不了;如果强调团队协作,那么集中计算的服务器和一批瘦身客户端就必不可少。软件的价格起伏也很大,有些产品的单价只有几千块,也有些产品的单价能突破百万。其次,咨询和培训的支出。在获得软硬件之后,还要有能够使用它们的人。所以,设计培训计划和启动培训课程就是下一项重要支出。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价格计算方法,有按时间长短计算的,有按学员数量计算的,也有二者共同计算的。再次,网络建设的支出。毕竟对于企业来说,一支 BIM 团队不会固定只为一两个项目提供服务,总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涉足,于是网络建设也要跟进。最廉价的就是仅仅租用宽带网络,虽然商用宽带也不便宜。如果有些数据共享的需求,那就要涉及到组建或者租赁服务器了。目前来看,租用云服务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解决方案,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都有专业团队解决。如果要建立企业级的 BIM 平台,那支出数字就要直线上升了,因为必需包含大量的功能定制和应用开发。
2.隐性经济成本
隐性经济成本虽然没有那么直观,但是也是很重要的经济成本。即便这项成本的规模并不小,却也很容易被忽略。根据笔者的理解,它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新团队在孵化期时所占用的生产价值。这类似于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试想一个企业在内部寻找到了几个有能力有潜力的人,试图将他们组织起来形成 BIM 团队,并开发新的 BIM 业务。这个团队需要孵化,而孵化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这些人员本来做传统业务所能产生的价值就被抹杀了。假定这些人原来每天能产生 1000元 的价值,10 个人的团队需要孵化 180 天,那么原本应该产生的价值就是 180万。而现在,这 180万 的价值消失了,等于被企业转换成投资,用于博取 BIM 在未来产生的更大的回报。所以,笔者认为这笔消失的价值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一种替代选择明确的机会成本(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时间成本的变体)。这种成本还会随着团队人员的级别和能力的提升而增加,资深工程师的占用成本就明显高于普通工程师。其二,能力提升所带来的个人回报期许。当某个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相应的,对于薪资的期待也会提升。当原来就能力出色的工程师和建筑师又能够灵活运用BIM工具,还能熟练组织 BIM 应用时,他的身价必然直线上升。于是,企业为了留住出色的人才,必然需要支付更多的报酬,这就是另一种隐性的成本。特别在某些知名企业高薪挖角的故事之后,这项隐性成本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应该是三种成本中最特别的一项,因为它有两个特征。第一,其它成本都是可以算作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会把责任主体落实到个人,而风险成本就不同了,决策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风险;第二,风险成本无法量化,主观判断占主导角色。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看 BIM 投资的话,风险成本就显得尤其关键。决策者本身都已经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了,属于既得利益者。再进行技术投资的话,做好了只是锦上添花,做砸了可就有辱名声了。这不得不让人小心处置,谨慎行事。即便企业下决心投资 BIM,在实践过程中,BIM 软件或者平台能否与既有业务高度匹配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各种定制和开发就避免不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业务在归并整合的过程中,总是逃不开兼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和能不能及时解决,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也是风险成本中的重要内容。除了上述的两项风险之外,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就是技术的更新迭代。当一个团队在努力研究建模的细节的时候,智能化的程序出现了;当一个团队在努力研究信息输入的标准操作步骤时,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出现了。所以在选择攻关的目标和方向时,很难预测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技术变革,预测不准就意味着风险潜藏。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