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技术如何应用于合同?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BIM合同管理体系?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1809人 分享
发布于:2019-12-24 11:23

随着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今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对于BIM技术使用率要求的招投标,那么在我们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又要如何选择BIM技术应用的具体方面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将BIM技术应用于合同之中,以及如何构建合理的BIM合同体系。

bim_bausoft_ueberblick.jpg

BIM技术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影响

建筑业通过信息化的结合能够缩小同其他行业的差距,建筑业也切身感受到信息化的价值与作用,BIM作为信息化的新技术,它的出现能够促进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严谨性,并产生如下影响:

(1)对合同索赔有较强的抗干扰作用。

合同索赔是法律维护受害者的权利的一种手段。建筑工程合同索赔对于承包商来说是一种避免损失的方法。在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平等现象时常发生,导致索赔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通常在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交叉现象,特别是范围大、跨度广的工作界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碰撞,从而影响工期进度。BIM的一体化模型可以很好地驱除外界的因素干扰,并且能准确地提取双方的原始信息,这样就能使得双方共享一个模型,确保项目中的工程信息在工程进程中的一致性。

(2)对建筑合同管理有很强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对一些不重视合同管理的工程来说,其合同的归档管理和分级管理机制必然很不健全,合同管理的程序也会很不明确,或者是有制度也不执行,管理过程中势必缺乏必要的审查和评估。在此环境下,BIM技术的应用无疑会起到很强的监督和控制作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定义是具有较高业务价值的合同文件,它需要明确工程进程的具体时间,以及何时提交、什么人提交、怎么使用等问题,所以合同信息提交计划必须要严格说明。

(3)在项目合同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的项目合同管理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建筑合同的运行,合同管理的作用是在复杂工程生产经营中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耗时长,环境复杂,又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多方的相互配合,所以在建设工程中加强合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BIM的合同管理其实就是根据相关的实际操作,优化相关合同条款,明确制度实施责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运用BIM技术进行模拟,这对于施工方来讲不但可以优化施工方案,而且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还能大大提高中标概率。

101705.jpg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引用BIM技术的必要性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曾发布,2000年建筑行业因数据交换问题损失达158亿美元,英国政府商务办公室(UKOGC)也做过统计,预测通过持续推进项目集成可节约建设项目成本30%,BIM技术正是通过信息化来解决此类问题的技术,合同管理是约束与规范各方之间的行为关系,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方法,BIM技术能增强其严密性,并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变更。

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合同价款和合同工期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工程变更,变更的出现很难避免,同时也是在建筑施工中取最优方案的途径之一。BIM技术除了具有传统平面设计的功能外,还能在设计中利用3D的可视化表达、4D的时间、5D效果和多维的功能表现,可见BIM技术就是增加了实物控制和精准控制的模式,BIM技术的协同管理、碰撞试验、信息跟踪、系数化、参数化、模式可视化、同级交流平台等均可实现变更的动态管理。诸多的功能有效地排除了参与方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使建筑设计从源头上减少变更,当变更必然发生时,将变更系数导入“BIM工作组”模型,那么BIM系统就会生成新的工程量,这种自然发生的变化会在合同管理中一目了然,对合同索赔和工程合同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

(2)可以增强管理能力。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合同纠纷产生于后期的维护阶段,BIM技术后期合同管理成为开发的重点,大数据的汇总与解析是这一管理系统的关注点,主要的任务是如何打造基于BIM数据的资产管理平台,集物业管理和资产管理于一身,有效降低运维成本,解决BIM数据后续应用问题。BIM有着美好的未来,实施操作中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传统的平面设计相比BIM有着明显控制全局的能力,对组织间起连带作用,因此在操作控制时将面临的也是各方面的技术问题。掌握这门技术就可以通过BIM的信息化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BIM技术的模型创建标准和现场信息采集标准在巨大的数据支撑下要动态描述建筑物标准和功能,这需要巨大的信息平台支撑,传统的合同归档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大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分散管理状态,一直以来合同的归档程序也没有明确规定,在履行的过程中也缺乏严格的监督,所以在合同履行后期没有全面评估和概括。BI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合同管理中的不足,使合同管理在创建初期就介入管理沟通和协同作用,这样做一方面不影响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而且还能够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起到协同作用。

11200401.jpg

(3)可以降低风险。

建筑工程中引用BIM的本质就是降低成本和减少风险,BIM技术对建设项目的各阶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都能产生跟踪和预测作用,从合同传统的分配原则分析,风险的提出指的是较为狭义的风险,如ICE合同范本与FIDIC合同范本都是采用的可预见性风险分配原理,这种原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双方对风险事件的偏好和能力问题,所以在风险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NEC(英国土木工程师新合同)是该合同管理体系的典型运用,它强调分配的公平性,但同样无法理性有效地合理分配,可见传统的合同风险管理分配原则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作为影响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其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在信息的掌控和资源的分配方面逐步得到提高,有效的资源能够有效地获取,将各方面资源同时逐步完善,风险的处理也能不断加强,弥补传统的不足,参与双方的权利义务更加平等。运用BIM技术来进行合同风险分配,一方面能考虑到项目双方的风险偏好,又考虑到了现实过程中风险不断变化对双方造成的影响。

(4)可以强化文本信息的统筹能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负荷逐渐加重。在建设工程项目中随着规模的增大,数据也会逐渐增加,使得大数据的立体化程度也逐渐增强。项目的完成需要众多的参与方,在项目的周期运营过程中大量非结构性的数据逐步产生,在这些数据中会有较多的数据以文本的形式出现,其中就包括合同管理中所需的大量信息。庞大的工程项目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文本信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BIM技术所产生的文本管理能力已经得到了主流思想的认可,与以往CAD的记忆功能不同,BIM技术的文本信息管理的特征主要是通过立体管理模式,对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通过向量空间管理(VectorSpaceModel,VSM)进行信息分类。通过余弦公式和向量(SupportVectorMachine,SVM)进行识别性分析,再连接AutodeskRevit软件的运营平台,最终实现文本的排序和运营。这些纵向与横向的双向管理模式,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文本信息管理。

(5)可以规范施工合同计价管理模式。

施工合同计价模式可以规范价款的风险和归属的分配方式,所以在传统合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计价模式决定了业主对工程管理的期望目标。在工程管理中,计价模式可以实现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协调管理。BIM技术在项目的采购过程中,能够通过合同的利益关系和相互间的作用,进行特定的调剂项目采购模式,其中包括理论上的BIM施工合同计价模式,通过BIM技术合同管理体系的逻辑分析,能够达到量化双方之间的合同条款,推断出适宜的计价模式,这种量化过程能够省略人工对不同合同计价模式的影响因素,通过“BIM工作组”进行对比,能够更加清楚地对本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促进施工的进程,保障了双方的利益关系。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