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人防工程作为平时和战时两用型兼顾的特殊性建筑,它的维护管理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然后技术层面的支持不到位以及管理水平的不理想,都给地铁人防工程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阻碍。BIM技术作为现代建筑信息化的代表,在建筑工程上的作用也得到了许多从业者的认可,通过BIM技术与地铁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相结合,能够达到以前所无法做到的效果。

一般的人防工程目前,我国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建立有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在具体实施中通常有两种主要管理模式。一种是人防部门自己负责实施的维护管理模式,通常由人防单位组建专门维管部门对人防工程做日常维护、保养及维修。该模式对维管人员的工作经验有一定依赖,在人防工程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理念、工具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各种数据表格或表单来进行管理,缺乏直观高效的对所管理对象进行查询检索的方式。
另一种是由工程使用单位负责维护、人防主管部门监督的管理模式。这种情况下,使用单位必然会根据需要强化对日常使用设备的经常性维护,而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则疏于管理。同时,由于人防工程设备、设施专业性较强,在工程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人防工程的日常维护难免产生长时间的空白。
地铁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城市地铁作为日常频繁使用的复杂地下交通系统,日常维护管理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程度也比较高,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地铁系统中设备以预防性维修为基础的计划性维护功能。同时,利用地铁工程已建成的自动化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业务交互等维管功能。
但是由于人防设施的战备性质,地铁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尚未纳入地铁维管信息系统,基本上还是延续其他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模式,使得管理体系分层复杂且混乱,人防工程所要求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弱,统计报表任务量大,并且人防主管部门不能够直观检查,因此地铁人防工程还需要改善与加强。
基于BIM的地铁人防工程维护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愈加广泛。规划和设计阶段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使得设计者的思路表达更加形象,所有信息能够协调、保持一致,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各专业能够协同、无障碍地沟通,避免冲突;施工阶段BIM技术的4D表达不仅能够实现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的全真模拟和分析,而且能够对建设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运维阶段BIM能够提供建筑使用情况、履历、健康状态、已用时间和花费等方面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利用BIM软件建立地铁人防工程三维信息模型,通过集成监控监测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及GIS技术,开发全新的工程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工程维护全过程的三维可视化管理,从而建立地铁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的全新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BIM技术在于传统维护管理中更具有优势,解决了维护难度大,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以上就是关于地铁人防维护管理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