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如何用BIM做造价?BIM用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建议

发布:中文网小编4号 浏览:1733人 分享
发布于:2021-12-28 17:06

由于BIM技术在国内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局限,造成该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进程中发挥受阻,因此在未来的应用中,应扬长避短。

摄图网_500465682_wx_商务城市(非企业商用).jpg

政府加大对BIM技术的推广和扶持

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程度,尚未达到一个完善健全的产业链。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大型工程建立了BIM工作室,将BIM技术运用到了实际工程的造价管理中,绝大多数的国内设计单位对BIM技术还处在摸索阶段。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BIM技术的应用空间还很巨大,因此政府要加大对BIM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保证BIM技术在我国良性的推广和使用,才能推动BIM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运行。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BIM职能部门对BIM的项目进行技术指导,要奖励在BIM技术使用上卓有成效的企业。同时要鼓励国有企业或公益性的建设项目使用BIM技术,扩大BIM技术的推广度,让更多的企业有信心尝试BIM技术带来的成效,放大整个行业的新格局。

建立和完善工程造价BIM人才培养机制

绝大多数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运用还仅仅处于画效果图的状态,或者停留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阶段,并未建立起针对项目管理的指导意义。且缺乏可以使用BIM技术软件的专业人士,目前这类专业人士都聚焦在设计机构,建设与施工单位在BIM人才的吸收上基本处于空白水平,通过使用BIM软件管理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士更是寥寥无几。BIM软件功能虽然强大,但缺乏驾驭它的主人,在这种人才不均衡的情况下,BIM技术的优势无法完全显现出来。

建议设立专业的机构对BIM人才进行培养,同时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进行监督管理,从增设高等院校相关专业BIM课程开始,到BIM软件的开发商指派人员来具有一定资质的相关企业组织BIM技术的培训、发行可以指导自学的相关教程等措施,形成相关专业、相关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为BIM技术在国内的广泛推广和长期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降低软件研发成本

BIM软件开发的成本高是业界认可的事实。BIM软件的研发依赖于与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需要各专业、各企业部门的通力合作。这些人才既要具备深厚的工程造价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历,还要具备强大的编程与创新实力。BIM软件并不能独立的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它还要依靠完善的信息库以及相关软件的支持。而完善与健全一个优良的数据库、支持软件的全套研发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是没办法完成的。

BIM软件高额的研发成本、特别是性能更高级的BIM软件,售价都在几万到十几万,同时,适当的维护或必要的升级处理都会产生大额费用,这种实际问题对一个不经常做项目的建设单位或者一个规模较小的施工企业是很难接受的。这也是阻碍BIM技术在国内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普及BIM的应用,提以下三点建议:

(1)项目产品研发人员应带着较强的成本意识进行设计,即在产品的研发阶段要全面系统的进行统筹规划,对研发环境以及产品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预测,要以有限的资源挑战更大的研发环境,使产品的研发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研发出性价比高的产品。

(2)在研发设计中分析并找出能提高产品价值的方案,在不牺牲满足客户应用需求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去除产品中不必要的功能,改善产品的设计,降低制造费用。

(3)通过技术引进、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把握创新核心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增强研发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提高研发能力。同时对自主创新的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并取得相应的专利回报来降低研发成本。

摄图网_500719148_wx_大窗户商务大楼背景(非企业商用).jpg

建立完善BIM在工程造价行业的规章制度

由于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一些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还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要完全建立起来。运用BIM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时,如果出现问题或发生矛盾,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具体追责,所以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无法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建议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BIM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BIM技术在行业有序的发展。政府可以组织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专家,成立BIM组织联盟,制定出适宜BIM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法律法

规,以便规范和引导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制定的标准应当以行业软件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从上而下制定技术标准,从下至上制定实施规范,确保各行业间的统筹性和战略性,循序渐进的为整个建筑行业带来高效、节约的多重效益。

统一工程造价行业的信息化数据传输方式

BIM的技术优势就是它区别于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独有的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功能。BIM的数据共享功能可以实现同一项目内不同人员或不同的建设项目之间直接完成造价数据信息的互换。现在国内的许多软件公司在进行着BIM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例如鲁班、广联达等公司。我们如果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对BIM软件观察和分析,发现不同公司的研发平台和开发软件时的执行标准不统一,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在BIM研发上纷繁复杂的现象。且目前都还不能出现一款BIM软件来满足各企业当前使用的不同品牌类型BIM软件兼容需求,不同类型的信息软件在信息的交流上和数据的传输上仍存在障碍。所以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在使用同一数据模型时,信息不能很好的协同共享,使得不同BIM软件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时不够流畅,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从而影响了行业纵向一体化、集成化的水平,大大降低了运用BIM技术时进行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效率。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因此完成一款成熟的BIM软件开发很有必要。

由于我国政府没有对建筑工程造价行业的相关数据信息传输进行统一的规范,所以设计一款适用于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数据传输标准的独立系统,是整个行业信息一体化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同时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规范和统一建筑业的信息传输方式。真正实现在全球的任何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中信息互用共享的目标。

建立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分类体系

每个BIM数据模型的建立都是由数以万计的构件要素进行归纳集中的结果,然而BIM模型在建立的时候,不同的造价机构或项目不同阶段的参与者对同一项目构件要素编码并不统一

,假设我们已经解决了数据接口的问题,数据能够进行信息的共享,但传递过来的信息数据不能与模型设置的编码进行自动的识别,也会影响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比如对于同一材料而言,发现它的消耗指标的编码不统一时,我们就不能很好的进行这种数据的共享,尤其对于快速和大量调用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会形成障碍。建议在应用方面,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例如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建筑信息分类体系,要想实现BIM环境下高效实用的造价信息数据的共享,就要规范和统一数据信息的编码,建立标准化信息分类体系,实现快速调用不同企业及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文:董昱含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