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案例:BIM技术在绿地花都项目中的应用(上)
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当下,建筑行业也在升级革新,BIM技术的兴起给建筑业的格局带来了变化。通过revit软件创建绿地花都项目的结构、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各专业的3D模型并进行多专业的整合,将整合的模型结合BIM项目管理软件实现了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相关应用。其中包括:各专业模型间冲突检测、施工进度模拟、项目场景渲染、施工进度模拟、室内外场景漫游、BIM5D施工现场布置等在实际项目上的应用及价值,对类似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该项目位于徐州贾汪区206国道以西,花苑小区以北,地块总用地面积80862m?,总建筑面积241660.48m?,容积率2.48,建筑密度22.%,绿地率35%。
本次公示地块总用地面积为:16102m?,建筑面积92375.70m2,容积率4.67,建筑密度41.79%,绿地率26.49%。
项目名称:31#楼。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8860.44m?。
建筑层数及层高:地下1层非机动车库,层高3.3m;地上1层~18层为住宅,层高2.9m。
建筑高度:52.8m。
主要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
依据专业特点,首先创建结构模型,建模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识读CAD图纸,对图纸进行拆分,选取建模软件,分步骤进行基础、柱、梁、板构件模型的创建。
本项目工程量较大、面积大,在基础建立时较为复杂,本工程的基础是多种基础结合,分为筏板基础,桩基础,多种基础结合能够确保建筑物更加坚固,防止建筑物过度沉降保证建筑安全。
由于基础结构较复杂,板的建立不能一整块整体绘制而成,需要一块一块的绘制,同时在卫生间、厨房、连廊、电梯间还要考虑降板高度的计算以及不同材质的要求。柱的建立过程,构造柱的创建需要建立参数化族,满足工程的要求。梁在创建的过程中主要需注意梁的位置和尺寸。在模型创建中,地下室、首层、机房层需要独立绘制模型,其他层只需要建立标准层,采用复制的方法创建其他楼层即可。
建筑建模是整个专业建模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零散构件繁多建立工作量大。墙体绘制过程中,多种墙面内外墙材质都不同,每种房间用的墙体都不同,在绘制的时候要注意墙体材质变化,要分清在哪个分界点是哪种材质。画柱时要一层一层按照标高绘制,不能直接到顶标高。在本工程中因有地下室,故有楼地面和地面之分,地下室楼板材质分为7种,消防泵房、消防电井、卫生间、自行车库,电梯房等。主体框架创建完成后,在绘制窗的时候要注意底标高的设置,每一层的标高都不一样。本项目中,有装饰的窗采用普通族类型不能满足需要,需使用参数化的族,用族中公制常规模型进行百叶窗的建立。本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有连廊中空设计,使整个楼更加美观。在连廊的墙体上有栏杆扶手,有很好的观景效果。在小区楼门的建立中,采用了幕墙铅板门增加其美观性。在此项目中许多构件采用内建模型来建立,例如雨棚、台阶、屋顶装饰条、散水等。屋顶采用平屋顶,建立了三个标高不同的屋顶。在建立模型标高轴网时要和结构的轴网原点位置一致,以便为后期的各专业协同做准备。
给排水的绘制选用“品茗软件”绘制,建立系统。本项目中绘制的管道有生活给水管道、消防给水管道、喷淋给水管道、压力废水管道、污水管道、废水管道、空调冷凝水管道、雨水
管道八种管道类型。管道属性如下:
给水管道为绿色J-DN20、消防给水管道为红色XH-DN100、喷淋给水管道为红色ZP-DN100、废水管为青色YF-DN75/100、污水管为W-DN50/100、冷凝水管黄色N-DN50/75、雨水管道为黄色Y-DN50/100。
给水系统的绘制先完成水平管,之后再绘制立管,立管绘制之前要先明确它的标高并计算出每种管道到楼层之间的距离,连接卫生器具的高度也需要进行计算。在绘制消防管道时要在本项目中车库梁底下绘制。消防管道与消防箱的连接用三通进行连接要保证消防箱与管道是实际相连的。
电气专业主要绘制了线管、照明设备以及开关,电分强电及弱电,绘制时接的配电箱也不同。绘制电气时要在天花板平面画线管,照明设备的放置高度要根据图例中给出的高度进行明配或者暗配。在绘制立管时高度到照明设备的高度即可,在连接插座时线管要从地面连接到插座的高度。由于电气管线较多,每根管线走的线路在绘制时就要提前在CAD图中模拟绘制一遍,确保每根管线不出现交叉,每一层均需要根据层高更改。
暖通专业模型中主要创建风管、排烟口、风机等构件。该项目中设计了地暖系统,故绘制了供暖回水管和供暖供水管。供暖回水管为黄色DN80、供暖供水管为绿色DN80。供暖水管绘制完成之后每层都要安装分集水器,供暖水管分为低区、高区,故标高也不同,在绘制时要注意高低区水管的区分。风机的布置会因为管径不同不能自动连接,需要手动修改变管径让其连接。风机与风管的连接方式是“天圆地方”。
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第11期
作者:陈晶晶 郭红军 余芳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