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BIM模型有几种?BIM的建模过程是怎样的?
BIM不是简单的数字信息汇总,它更多是将数字信息进行组织与关联,从而使信息能够充分的应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中。BIM建模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创建与组织的过程,信息通过BIM软件最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反映项目性质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项目的所有信息得以数字化表达并能实现集成,同时也真正地建立了有机的关联。因此BIM中的Modeling既是过程,也是结果。
通常一个项目的BIM模型不止一个,由于各种信息在关联程度上的不同以及各个环节、各参建主体应用信息的目的、方式的不同,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不可能只通过一个BIM模型完成。常用的BIM模型有如下种类:
(1)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可分为:规划阶段BIM模型、设计阶段BIM模型、施工阶段BIM模型、造价控制阶段BIM模型;
①规划阶段的BIM模型主要是指在策划阶段,通过BIM软件将项目的几何信息与物理信息引入规划三维平台中,形成三维仿真模型以完成诸如环境分析、景观分析、日照分析等工作的建模过程。
②设计阶段是BIM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的环节。该阶段的BIM模型主要是设计师通过BIM软件完成项目意图的表达,进行信息参数的创建与组织,形成具有关联的三维信息模型,以及以三维信息模型为基础建立的结构设计、管线综合与碰撞等模型的过程。
③施工阶段的BIM模型主要是指用BIM进行将建筑物的物理描述变成现实的模拟。该阶段的BIM模型主要是通过在三维信息模型中增加时间进度元素而形成的4D可视化模型。4D可视化模型可以动态地模拟出施工是如何进行的,从而有利于施工企业合理的实施工程管理。
④造价控制阶段的BIM模型又被称为5D的BIM模型,由于项目造价管理是贯穿于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因此造价控制的BIM模型是在项目实施进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成本信息形成的。基于BIM信息的全面性、关联性和一致性,5D的BIM模型真正实现了对造价的动态管理。
(2)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可分为:BIM三维数字模型、BIM管线碰撞模型、BIM进度管理模型、BIM造价信息模型等
①三维数字模型是指基于项目的几何、物理、功能、性质等信息,而建立起来的仿真三维建筑模型,是BIM模型中最基本、最典型的模型。该模型虽然经常应用于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但由三维数字模型导出的模型结果和相关信息却可广泛地应用于日照分析、天际线分、景观分析、建筑效果分析、结构分析以及4D进度模拟、5D造价管理等工作中。
②管线碰撞模型广泛应用于项目的施工图设计与施工组织实施阶段,该模型通过在建筑物内创建综合管线的信息,形成设备管道模型后,能自动检查出暖通、给排水、强电、弱点和消防等系统在空间布局上的冲突,因此是协调管线综合的“利器”。
③进度管理模型是在项目三维数字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有关项目实施进度的时间信息而形成的,用来研究和确定施工计划安排以及工序组织等工作的4D项目进度信息模型。
④当在进度管理模型造价信息模型基础上,再增加有关项目造价管理信息时,则BIM又形成了5D项目成本控制的信息模型。在5D模型下,项目的造价将在整个实施阶段实现动态和精确的管理。
总之,虽然BIM模型不同,但由于BIM技术是在开放的数据标准(IFC标准)下研发的,所有采用BIM技术的软件都支持该标准,所以应用不同软件建立的不同BIM模型之间却能实现信息数据集成与共享,从而使数据信息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之间流转起来。因此针对同一项目,其所有的数据信息确是自始至终关联的、一致的,由此可见,基于一致和准确的信息建立参数化信息模型是BIM技术应用的主要表现。
文:王韬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