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如何运用施工?BIM技术在建设实施阶段有哪些优势?
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存在着一些技术痛点:由于设计人员前期不能与施工人员进行对接交换意见,目前CAD完成的平面图纸表达与实际工程相衔接时存在诸多缺点,会导致施工阶段各种问题,诸如施工实现度低,施工质量不稳定,施工时间拖沓,工作效率不高等,在目前仅仅只能通过设计院内部设计人员自审图纸和交由专业审图机构来完成对设计错误的检查,由于设计信息量较大,不同专业分别绘制的图纸很难同时呈现同一空间内的所有内容,只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甚至进行到中间过程才能发现,导致重复返工。
而BIM技术是一项专业的设计模式,在同一空间同时把各专业在模型中结合起来,其实就是在计算机中实现场景的虚拟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专业冲突能在直观地在模型中展现出来,直观显示错漏碰缺各种问题,可以在实际建造之前发现并解决矛盾,既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也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协调沟通不够带来的问题,体现出了BIM技术的优势。
在实际施工时,目前一旦遇到空间碰撞与错误,现场施工人员往往先停止该部位施工,然后上报,更多时候是在现场临时讨论得出施工方案,错误所产生的临时变更带来的不小的经济损失。而BIM模型作为软件使用与项目施工进度之间良好中间媒介,将施工进度与动态三维模型相关联,以展示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现场实际会发生的情况,做到在施工前期就可让管理人员把控项目施工细节,在实际施工时更可以通过模型来监督施工质量,采用三维视图显示细节,以便及时找到通常难以发现的问题并提供优化方案,在施工进度安排时更可以把设备进场、材料准备、脚手架搭建等方面也加入到模拟方案中来,提高施工效率。
BIM技术搭建的模型是计算机模拟的与真实建筑相同的虚拟实体,通过与PC端的结合,为配件的工业化预制加工的提供了可能。通过组建局部细节的详细的构件模型(Component Model),可直接提交到配件生产机器来操作。快速成型的样件在目前设计交底时能得到设计人员的再次验证,将设计理念立体化。目前,在结构和设备专业的相关配件,已经有相当部分采用了这种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并得到了不错的效应。这样的生产模式可以轻松设计和批量生产,节省时间和金钱,准确高效,并且消除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完成后的构件与实际应用场景不匹配的情况,另外每次生产所完成的相关部件的族库,也可以作为以后工程的数据参照。
施工阶段使用BIM技术,其优势更多时候是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来整体把控施工进度和提升施工细节,BIM模型是包含数据的参数化模型,比如其中一个管道的细节表中可以看到管道的材料、年限、尺寸等全部信息,也包含与该配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情况,责任到位,为项目负责人与各方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可能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信息利用率,从而显着提高施工质量和协同工作效率。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