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既不是软件更不是方法那BIM到底是啥?

发布:中文网小编 浏览:1098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8-10 16:45

为了对BIM的定义更好的理解,我们将BIM进行拆解开来,即BIM=B+I+M。

B表示Building(建筑),其对信息模型内的服务范围进行界定,代表着工程项目或是建筑物。

I表示Information(信息),其中包含了各类以几何形状为主的视觉信息以及一些非几何形状的信息。

M表示Modeling(建模),即建模的实施过程,得到最终三维的BIM模型。对于BIM定义,概括的来讲可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在BIM中,运用数字化手段,在计算机中构建一个三维虚拟的建筑模型,在这个虚拟的模型当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数据库,其中涵盖了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需要的各类数据。在数字环境下,各类数据实现实时更新,并允许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营维护等各有关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访问和维护,从而从全局把握整个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其次,BIM采用数字化的方法提供集成管理的环境,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实施有效的管理,减少管理风险,提高管理的准确性、提高管理的效率。

23.jpg

总的来说,BIM是一个动态过程,运用数字模型设计、施工、运营并运用整个的工程项目,而这一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就包含BIM模型。BIM模型同二维图纸类似,也是一种表达的手段,只不过相比于图纸,BIM将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信息都集成于内。所以从这个角度讲BIM是平台,也是一个载体。模型同信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二者是BIM的核心所在。馆息与模型是构成BIM必要条件。信息为模型提供内容,模型为信息提供载体,各类信息集合构成模型,各类建筑生命周期的有关信息都被模型所记录,二者构成了BIM的肉体和灵魂。

建设项目是随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从信息积累的角度观察,项目的建设过程就是项目信息从宏观到微观、从近似到精确、从模糊到具体的创建、收集和发展过程四。

BIM模型往往集合了各类建筑元素,其中包含有各类所需要的数据,可是项目团队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概念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单体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在数据的准确性上的要求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比如在初始设计阶段,窗和门BIM模型的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方面,在这一阶段门窗的尺寸在精度上满足模糊要求即可,并不表示在将来门窗的施工过程中会具体使用这一阶段的数据,待进入到下一步施工图阶段设计阶段才会对其确定精确的尺寸,因此需要对BIM模型的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等级定义。

美国的建筑师学会对于BIM模型准确性进行了定义,对于BIM中元素从详细程度上进行准确的划分,从而适应工程项目高层次高水平管理的需要。按照其规定,BIM模型的详细程度分成以下五级:100级一概念、200级一几何逼近、300级一精准几何、400级一制造、500级一建造完成。网BIM模型的详细等级有定义的阶段成果以及建模的任务分配用法网,分别阐述如下。

16.jpeg

①阶段成果定义:随着项目的进展,从细节的详细程度的下一级的BIM模型中的元素。例如,施工图阶段的大部分元素需要达到详细等级300的水平,而许多构件在施工阶段的加工详图过程中要达到详细等级400的水平。但是有些元素,例如涂料,基本上永远在详细等级100的程度上,也就是说,涂料一般不会建模,只是把造价和其他特性附着到相应的墙体上。②建模任务分配:除了模型元素的3D表达以外,还可以把大量其他信息跟BIM模型中的元素关联起来,而这些信息可能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提供的。例如,一个3D墙体可能是建筑师创建的,施工总包可能提供造价,暖通空调工程师提供U-value和热质量,声学顾问提供STC等级等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建筑师学会提出了“模型元素创建人(MCA-Model Component Author)”的概念,声明模型中的每一个元素由哪一个参与方负责创建。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