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可视化是指什么?BIM可视化工艺模拟在峰林特大桥项目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智华BIM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可视化仿真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可以发现施工工序不易确定的难点,通过BIM技术进行反复模拟,可以使施工方案更加明确及细化,并符合现场实际情况,避免返工及耽误工期,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此外,BIM技术应用于施工方案模拟不仅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更能促进建筑行业加快现代化科技步伐。下面就我司承接的峰林特大桥项目进行分享,主要介绍可视化交底与施工工艺模拟。
项目概况
峰林特大桥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高原山区,横跨马岭河峡谷,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为单跨双铰简支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全桥跨径布置为3/3×40mT梁+(1-550m)悬索桥+12/11×40mT梁,桥梁全长为左、右幅1164m/1130m,主塔结构为门式框架结构,两岸均设置锚碇,义龙岸采用隧道锚,木贾岸采用重力锚。
前期准备
本项目属中低山溶蚀地貌类型,桥位处于“V”型河谷。为了解决项目交通条件差、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繁杂,协调工作难的问题,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我司自2019年2月至9月多次开展BIM应用讨论会,制定技术标准、应用目标及实施路线,拟配置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为BIM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BIM可视化应用过程介绍
01、模型建立
模型搭建阶段,参照我司拟定的《企业BIM标准规范(公路篇)》制定建模标准,确立工艺标准。为后续BIM技术应用作充分准备。
02、三维可视化交底
依据桥梁BIM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三维动态地演示项目的施工过程,将施工方案的数据和信息以仿真的形式表达,避免理解错误造成的返工和安全隐患。
例如,本项目中主塔上、下横梁均采用支架现浇,而中横梁采用预制吊装。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演示预制吊装过程,可使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具有清晰的了解。
03、施工工艺模拟
由于工程在施工阶段会遇到许多问题,而可视化及交互性的施工工艺模拟可以让各参与方基于模型及工艺模拟进行问题讨论,不会出现思维的误差而耽误会议进展。利用BIM技术对施工重难点及关键工程进行构件、机具、场地的尺寸校核,模拟施工工艺,提出可行性建议,辅助施工方案的优化。通过工艺模拟预先演示施工现场的现有条件、施工顺序以及重难点解决方案。例如,本项目上部结构钢梁架设过程
本桥为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其中,悬索桥加劲梁架设一般有缆载吊机安装、梁底运输吊机安装、轨索安装、缆索吊装四种方法。经多方衡量,最终决定采用适合山区施工的缆索吊装方法。
为满足钢主梁节段安装,缆索吊需转体90°进行吊装,吊装就位后转体90°进行拼接。
缆索吊系统
吊具旋转
由于缆索吊跑车在索塔端有约10m行走盲区,无法直接提升两岸0#~2#节段,需通过尼龙吊带及定滑轮形成吊点,与吊具及后稍卷扬机共同作业,采用荡移法逐段安装,其中0#节段安装完成后须设置临时吊索。
荡移法吊装
钢梁吊装顺序前后拟定多组施工方案,如边跨至中跨合拢及中跨至边跨合拢等,最终确定在两岸0#~2#节段吊装完成后,由跨中24#节段逐段向两岸对称安装至17#节段,再从两岸3#节段对称往跨中进行架设,两侧合拢段设置在16#节段的方案。
钢梁吊装顺序模拟
因不同刚结节段的高差,需在钢主梁及桥面板吊装完成后,按要求在桥面板上配重至成桥线型,再将钢主梁焊接刚结为整体。之后将剩余桥面板复位,施工全桥纵横向湿接缝。
桥面安复位与刚主梁焊接
全桥纵横向湿接缝施工
本项目BIM技术的实施,为施工及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安全性,探索信息化工作模式,确保项目高效率实施。
Revit中文网作为国内知名BIM软件培训交流平台,几十万Revit软件爱好者和你一起学习Revit,不仅仅为广大用户提供相关BIM软件下载与相关行业资讯,同时也有部分网络培训与在线培训,欢迎广大用户咨询。
网校包含各类BIM课程320余套,各类学习资源270余种,是目前国内BIM类网校中课程最有深度、涵盖性最广、资源最为齐全的网校。网校课程包含Revit、Dynamo、Lumion、Navisworks、Civil 3D等几十种BIM相关软件的教学课程,专业涵盖土建、机电、装饰、市政、后期、开发等多个领域。
需要更多BIM考试教程或BIM视频教程,可以咨询客服获得更多免费Revit教学视频。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