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Revit地下室怎么构建?BIM机电地下室安装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3952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6-09 15:05

image.png

    一、背景

    随着目前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建筑机电系统也更加错综复杂,这对机电设计深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地下室空间大,水电暖等各类管线交叉,而且还有制冷机房、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配电房等机房,管线复杂,按照以往的施工方法,就算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也无法避免大量的现场返工情况,将BIM技术应用在地下室机电管线的安装中,能够减少现场返工,加快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本文将研究阐述BIM技术在地下室机电管线安装应用中的具体实施流程。

    二、机电深化设计方案

    BIM技术在地下室机电管线安装中的应用,具体是指在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进行管线建模,进行管综调整,解决管线之间的碰撞问题,优化管线空间排布,不仅要满足各专业的规范和技术要求,也要做到各专业管线系统的合理布置,创造良好的地下室空间关系。

    在机电施工设计图纸深化前,首先需要确定管线综合的基本原则。需要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同时也要与业主进行沟通,了解关键设备和材料的该型号规格、安装工艺,都有助于提高建模深化的工作效率。地下室机电管综深化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下表。

    表1管综深化设计原则

image.png

    表2管线排布间距控制表

image.png

    一般项目经验,对以上的管综原则补充:

    1)尽量利用梁内空间,当管线交叉碰撞时,在满足弯曲半径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梁内的空间,使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翻转至梁内空间。避免其他管道冲突。

    2)对重难点位置的把握。管道竖井与机房内管道较为集中的部位,且管道多为大规格管道,应提前进行管道综合,否则会使管道布置凌乱。

    三、创建机电模型

    3.1模型文件命名

    在项目建模前,要建立项目建模标准,项目建模标准包括:文件夹的分布及命名规则、模型文件的命名及存放规则、建模精度、各专业模型颜色。

    常规的地下室机电模型文件命名规则为:项目名称—区域—楼层—专业—(版本)—日期,比如LZ—A1—F1—机电—V1—20190305,表示模型为柳州项目A1区域F1层第一次确定签署版本机电模型,提交(最后编辑)时间为20190305。逻辑规则清晰的文件命名对复杂的机电建模工作非常必要,可使建模系统分类清晰,方便各专业的协同链接。

    3.2文件夹的分布及命名

    在开始BIM机电建模之前,按照以下规则对机电BIM工作文件夹进行组织和命名。对项目的各参与方而言,其所承担的BIM工作职责是不同的,我们讨论的对象是从施工方的角度来规定工作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image.png

    图1机电安装施工方BIM工作文件夹分布规则

    3.3建模精度及模型颜色规定

    模型的精度随项目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模型精度不一样。建模精度的原则是以满足项目进度为主,即做到已建模型的信息能保证目前进度需求,不必再更高精度的建模上消耗人力时间。为了避免做多余工及无用工,规定各阶段的不同的建模精度要求,参考下表。

    机电建模之前需要明确各专业管线的颜色,以作区别。一般是参考设计图纸,在设计图纸的基础上细化。模型颜色需要根据每个具体项目进行规定。

    表3各阶段建模精度规定

image.png

    3.4建模过程

image.png

    图2BIM机电建模流程

    机电专业的模型建模基本可分为以上五步:

    1)熟悉设计图纸。机电建模的意义就是将水暖电设计的图纸通过软件转化为三维模型。因此,在建模之前,首先必须是熟悉机电专业图纸,对地下室机电管线的工程整体有所把握,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要有了解。

    2)设置项目样板。在使用Revit软件建模过程中需要各种专业族模型,而系统提供的族无法满足大部分的建模要求,也不能满足国内标准。因此选择好的建模模板,对后期提高建模效率和建模质量非常必要。

    3)图纸分解。在建模之前,在了解了图纸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图纸按照专业或者区域进行分解,减小图纸体量,减小软件负担,提高建模速度。对分解后图纸的命名规则,影响到建模的效率。

    4)建立建筑结构模型。BIM机电模型的设计必须是在建筑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在机电设计之前建立建筑结构模型,才能保证机电管线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合理性。

    5)建立机电模型。以上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机电建模了。BIM机电管线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消防管道的设计、给水排水的设计、供暖通道的设计、通风管道的设计、空调管道的设计等。当系统复杂,工作量较大时,交易采用协同工作的方式进行。

    表4各专业建模控制点

image.png

    6)碰撞检查。完成BIM机电管线初始建模工作之后,需要依靠Navisworks软件工具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碰撞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专业管道之间的相互碰撞,管线与结构模型之间的碰撞。

    7)管综优化。对模型进行优化,使模型满足地下室车位和车道的净高要求,检修要求,模型整体上美观大方,分布有序。

    四、BIM机电模型深化设计

    4.1机电模型碰撞检测

    碰撞检测即对建筑模型中的建筑构件、结构构件、机械设备、水暖电管线进行检查,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交叉、碰撞。深化人员再根据碰撞结构逐一调整,是管线综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般用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查,能进行负责多专业管线的检查,效率高。

image.png

    图3碰撞检测报告样板

    4.2主体机电深化内容

    机电深化设计前期主要以管线综合设计、净高优化为主,与建筑、结构专业配合进行墙体预留孔洞设计,反映在BIM中则需要调整机电管线碰撞,创建预留孔洞。

    机电深化设计的中期,主要是对设备机房进行深化。在初始机电模型创建时,机电设备机房中的设备往往是控制或者放置示意性大型设备。在深化设计阶段,深化人员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及业主方的要求,在设备机房内布设与实际采购设备尺寸规格和类型相似的模型,进行机电管线布设。管线布设还应该考虑到在机房有限空间内进行安装、检修空间的预留。

    在机电模型深化后期,主要是管道支架的设计,反映在BIM模型中则需要建立综合支吊架的模型。由于管道支架比较麻烦,一般采用revit插件鸿业软件辅助完成。

    五、机电深化模型的应用

    5.1深化模型出图

    BIM机电深化到后期后,就能发挥其服务现场的功能了。可以利用BIM软件的可出图性,导出平面图、立面图和节点大样图,指导现场的机电安装。施工单位按照优化过的模型出的是施工图,能够避免各专业间的碰撞,减少返工、误工,提高施工效率。

    BIM深化设计出图包括以下内容:

    管综平面图,用于展示机电全专业管线综合布置情况,辅助用于整体施工进度规划;各专业平面图,包括各专业机电施工图纸,图纸包括各专业管线的定位尺寸,以墙或者柱为定位基准,管线专业名称,尺寸,高度,相对位置定位尺寸等;

    净高分布图,用于满足业主方便查看项目平面各区域净高情况,地下室净高分布图主要考虑车道及车位的净高,还要考虑满足一些动线的净高,这些动线用于业主搬运机电设备入场,或者用于消防通道;结构留洞图,在地下室结构墙浇筑前,通过管线综合,提前确定好结构墙洞的尺寸,位置,便于预留套管和模板安装;砌体墙留洞图,在砌体墙砌筑后,机电管线安装前,由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图纸进行开墙洞,方便管线通过,后用于检查墙面封堵情况;复杂区域剖面图或节点图,对于一个项目中管线密集排布的区域,比如说是管廊或电梯前室等位置,需要单独对该区域出平面图和剖面图进行说明,必要时需要补充三维轴测图进行说明。机房放大平面图,对这些复杂重要的区域进行大样详图说明,可以清晰方便的表达设计意图和优化成果。

image.png

    图4剖面图

image.png

    图5专业平面图

    5.2材料统计

    目前,工程量统计占编制工程预算工作的60%左右,耗费精力和时间,利用深化设计优化后的BIM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完成所需工程量的计算,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能够减少物料浪费,节省成本。

    Revit中选择创建明细表的功能,根据需要对明细表的类别及其属性进行设置,例如类型名称、长度、成本等,自动生成明细表。通过此功能,设计人员对项目材料的工程量能有整体的了解。

    六、总结

    通过对BIM技术在地下室机电安装中的应用方法和流程的探讨,明确了BIM模型管线综合的原则,是保证机电深化质量的前提;明确模型文件的命名方式和建模规则,能方便各专业间协同链接;通过对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能够快速、准确的查找出专业内部,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碰撞位置,及时进行管线综合调整;利用BIM软件中的明细表,可为工程量统计提供可靠依据。地下室机电管线错综复杂,施工难度大。通过BIM技术运用可使机电管线施工的效率大大的提升,降低工程返修率。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