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应用案例:广场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汇报
宝松广场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汇报
一、项目简介
宝松广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盘古路732号。建筑面积约57469㎡,建筑高度:79.95m,本项目用地面积约13700㎡,总建筑面积57469㎡,地上建筑面积38757㎡,地下建筑面积18712㎡。工程造价:约2.5亿元。
二、项目工程中的重点难点
1、多专业多工种集中作业交叉作业频繁
水暖通风空调安装、消防安装、强电安装、弱电安装、电梯安装等专业均随主体结构、砌体结构施工进度插入施工,在竖向和水平作业面上,同一时间会发生多专业工种交叉作业
2、使用功能转变
该项目原功能定位于类住宅项目,2017年受上海市商住两用房政策影响,按照商业办公室功能进行全面整改,从房型设计以及水、点、燃气配套进行重新设计,对工程施工造成重大影响,找出缺点。
3、施工场地狭小交通不便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盘古路,施工场地十分狭小,现场进出的大门均只能设置在盘古路上,盘古路车流密集,尤其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不便。
4、材料设备品种、数量多进场时间集中
专业材料设备品种和数量多,在同一时间集中作业,部分专业材料多集中于同一时间段进场。因此对材料设备的计划管理提出很高要求。
三、BIM技术的应用点
1、确定项目BIM建模及应用目标、标准、流程及项目管理模式、职责分工、资源配置、沟通程序等。
2、规范项目部各级人员行为,做到事前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3、根据现场场地及大临布置图进行场地大临的布置。
4、通过漫游模拟,实现了现场场地优化布置的目的。
5、各专业模型创建
6、碰撞检查/净空分析
7、根据图纸、现场实际情况、施工验收规范等,进行BIM深化设计及管线优化布置。
8、将不同系统的预制管道刷漆颜色与BIM模型中机电管线的颜色设置保持一致,方便辨识。
9、碰撞检查,列出碰撞检查类型并生成碰撞检测清单。
10、检查各个管线之间的实际操作空间,并在实际作业区间进行测量确认。
11、确认管线排布方案,并对项目的净空进行优化。
12、利用管线综合三大准则—先竖后平、核查对比、弯距保温,对机电管线进行管线深化设计。
13、施工方案模拟、施工进度模拟、施工进度对比。
14、材料管理,集中采购、控制材料进场时间,解决现场空间狭小问题。
15、根据三维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为后续结算做好依据,实现了成本管控精细化。
四、BIM技术应用创新点
■项目首批上线项目级BIM5D平台,集成全专业模型,关联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合同、成本、质量、安全、图纸、物料等信息,实现有效决策和精细管理。
■首次尝试将BIM技术与五矿电子采购平台相结合,对项目施工需要的管道、钢材等材料有了科学预估,并且能查询相关材料的进度计划及对应的资金,实现项目物资和成本的精细管控。
■通过BIM施工过程应用,从机电、设备等系统,归集出一套完整的商住楼的BIM构件库及超高层BIM企业标准。
■该项目原功能定位于商住两用,受政策影响,功能变为商业楼,机电管线进行了重新设计,此过程中通过运用BIM技术,首次大大减少了此类项目中机电管线的设计变更问题,为项目顺利进展提供了保障。
五、项目总结
本项目利用BIM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了机电管线碰撞的问题,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变更,节约了返工成本,而且还加快了施工进度。通过机电管线深化的图纸进行机电管线材料的精确统计、预加工,有效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同时为项目部的材料计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来源:深圳BIM联盟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