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对设计工作流的革新是什么?

发布:中文网小编2号 浏览:1031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4-09 09:23

 目前,BIM不仅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影响作用极大,许多建筑设计企业在BIM的应用,主要是依靠自身BIM团队或者专门的外包BIM公司进行翻模,主要作用也仅仅是检查碰撞等设计错误。相关的翻模公司和翻模软件也不断涌现。但是,在很多同行看来,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做法。它只是基于传统设计流程的设计结果,生成一个只能用来检查碰撞的建筑信息模型。它不仅没有帮助传统设计流程提高效率,反而给传统设计流程增加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上的负担。为了检查碰撞而增加这么多的工作量,这样的工作流性价比实在太低。正是基于此,是不是可以有这样的设想,优化传统的工作方式,在设计阶段就由设计师创建相应的BIM模型,设计师的工作对象变成了BIM模型,而不是传统的平立剖面图。

1158_16.png

老工程师们经常谆谆教导年轻工程师的一句话是: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在传统的设计工作流中,面对建筑这样一个三维空间中的实体,设计师需要不断地将三维空间中的各种建筑信息翻译成为二维平面图之上的信息,并将它们通过二维平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又会将这些二维平面上的信息转换成真实三维空间中的建筑实体。同样,建筑设计工作流本身,也要面对譬如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语言相互转换的问题。这些图纸语言翻译的是否准确,受限于作为设计师的输出端的水平,也受限于施工单位读图的水平。而往往很多人为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图纸信息的失真是不可避免的。而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单位,都将传统的二维工作空间转换到三维,从三维空间的视角进行设计和施工,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保证是不言而喻的,BIM对设计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在检查碰撞的层次。将BIM引入设计流程也为新的设计手段的引入提供了可能。建筑设计空间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也使将VR/AR引入建筑设计流程成为现实。通过VR/AR,设计师可以对空间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从空间上对设计进行调整。

在传统的工作流中,设计流程中的各个专业所处的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建筑设计作为整个设计工作流的龙头专业,一直处在建筑设计专业生成建筑设计内容,结构专业和设备专业根据建筑设计内容生成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整合结构和设备专业的内容并进行更新建筑设计的内容,再将其反馈给结构和设备专业。依次往复循环。虽然各个专业的工作对象都是相同的建筑,但是,各自独立封闭的工作空间耗费了大量的劳动成本和沟通成本。特别对于建筑专业,需要将结构和设备专业的图纸进行整合。各自封闭的工作空间导致的后果是各专业间大量的重复工作。在各专业相互提资之后,各专业的设计师们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一些图纸信息的搬运,翻译或者和其他专业一样完全重复的工作,这也造成了当前设计师工作负担的增加。而在BIM平台上,各专业间图纸信息的实时反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各专业间图纸更新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BIM的设计工作流的运用也可以为建筑设计手段的更新提供更多的途径。在传统的工作流中,建筑师为了计算日照、消防等指标需要建立自己的计算模型,结构师为了计算结构内力也要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这些工作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每个专业都要单独建立模型,也要单独寻找相应的软件或者编制相应的算法分析相关的指标。而通过引入BIM模型,只需要一个BIM模型,就可以同时满足建筑专业和结构专业对于计算不同建筑指标的需求。推而广之,基于同一BIM模型,只要有相应成熟的算法和数据,设计师可以对建筑方方面面的性能和指标进行预测分析,进而实现优化设计结果的目的。例如建筑专业的日照,消防,流线,噪声;结构专业的内力,成本;设备专业的水暖电等等各项性能,都可以以相应的BIM模型为基础进行模拟。BIM模型为算法在建筑设计领域内的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而相应的算法也为BIM模型的更新提供了依据,也提高了BIM模型重新生成的效率。而各种算法对建筑各项指标的模拟,也为建筑性能的优化提供了依据。同时BIM模型数据的集成,也为诸如机器学习这样的技术在建筑行业内的展开提供基础。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