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台湾三大建设企业BIM应用,了解一下

发布:中文网小编2号 浏览:3483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4-07 16:37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筑企业为了进入时代的前沿,都应用到了BIM技术,台湾也不例外,而台湾主要的建筑公司其分类还跟大陆有点不太一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635_5.png

一、台湾世曦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简介:世曦是台湾技术最强、规模最大的建设公司之一,集设计、施工、运维、管理顾问等建设全过程于一身,涵盖房屋、公路、桥梁等多种领域,可以说至少半个台湾都有世曦的身影,当然他们的业务也是有走出台湾,在大陆、马来西亚、美洲、欧洲等地都有项目和业务。

(2)BIM发展路线:世曦公司内分管BIM的叫BIM整合中心,其BIM发展路线是“自己搭建平台”(就像RIB公司一样)。由于台湾本土的建设项目渐少,所以世曦公司将BIM的重心放在了平台的搭建,侧重于建设过程当中的BIM咨询,服务对象不局限于本公司,所以世曦有点类似于第三方BIM咨询公司的角色。由于世曦自己开发了平台,且根据他们的定位,他们的平台可以切入到工程建设从设计到运维的方方面面,并且他们做了这个平台和revit等主流软件之间的良好接口。

(3)BIM具体应用:平台的搭建,世曦选择的是游戏引擎Unity,即使用unity来实现如下功能:VR、AR、UI界面、造价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控等功能。VR是在他们自己的平台内进行模型漫游和构件信息展示(漫游的同时进行模型及构件信息的展示,貌似做到这点的BIM咨询公司并不多);AR就是在待建设的地方模拟出要建设的构造物;UI界面是展示模型时旁边会有很多信息的展示(注意是整体模型的信息,不仅仅是revit里面对单一构件的展示);造价控制(这里的造价控制也是会在模型旁边展示相关的价和量的信息);进度控制世曦做的更细一点,不仅能做到建筑整体建设过程的展示,也能做到某一工法的建设过程展示,在展示的同时旁边也会有信息展示,有点像这个图(截取自香港理工大学李恒教授2007年发表的Avirtualprototypingsystemforsimulatingconstructionprocesses),但比这个更复杂一些,由于不能上他们的图所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就引用了这个,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二、中兴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简介:中兴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电力、水利、都市建设、工业及农业建设、环境、土木、交通、建筑、机械、电气等各项工程计划之研究、勘测、规划、设计、检验、施工监督、项目管理,以及统包工程等技术服务。截至今日,中兴已完成台湾岛内建设工程技术服务四千五百余件,并曾先后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乔治亚、圣多美普林西比、斯威士兰及中国大陆等地区提供工程技术顾问服务,迄今已逾二百四十余件。

(2)BIM发展路线:中兴公司的BIM团队叫BIM中心,其发展路线和世曦不同。由于中兴公司自己的主要业务是在设计、咨询、管理和监理这几块,其本身并不做施工,所以中兴的BIM发展路线主要是“使用多种软件来辅助设计和管理”+“少量开发”。其服务对象也多是自己公司接的项目。这种模式往往更适用于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和运维管理阶段,至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我倒感受不是很深。因为他们是直接做好给现场看,现场也不过是定期去看看,这样是很难及时有效处理好现场问题的。笔者之前做BIM项目时也有类似体会,真到施工阶段时这种模式跟现场沟通时往往会比较麻烦,而且出力不讨好。

(3)BIM具体应用:我现在记得的中兴公司的BIM中心使用的BIM类软件(不含CAD、SU等非BIM类软件)就至少有12种,实际的只会比这个多不会比这个少。一般能想得到的软件如revit、bentley等都有。这十几种软件在一起结合已经能发挥很大的功能了,一般可以将模型的细节描述和模型的整体分析做的很好。如果有些功能不能实现,他们则选择自己开发,比如一些软件之间的接口、个别revit的API(你可以理解为插件)等。但其业务大部分功能还是依靠不同软件之间的协同来实现。

三、根基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根基营造股份有限公司亦算台湾地区比较大型的施工单位(台湾把施工单位称为营造厂),曾经负责建设台大儿童医疗大楼、海峡交流基金会办公大楼、新北市永和国民运动中心等。

(2)BIM发展路线:由于是施工企业,所以根基营造股份有限公司的BIM发展侧重在“可视化展示”+“个性化开发”。

(3)BIM具体应用:根基的可视化做的很细,连一根钢筋一条螺栓都能看得见。为什么是可视化这样的路线?因为他们是纯正的施工企业,对上他们要面对的是业主,业主在技术层面不一定比他们深,所以业主要最直观的看到做出来的是什么样子;对下他们面对的是工人,工人理论基础不够深,所以一定要看到最直观的东西。根基的可视化“所见即所得”的程度比较高,因为他们做的很细。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控、绿色建筑指标等,他们选择的是API(可以理解为插件)开发,利用个性化的插件来解决不同的需要。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是由于项目之间的差异性所带来的,所以他们也开发了很多小的API。其中有个还是类似上文的那个图,针对的是材料消耗和进度,但和世曦的又不一样,各位只能自行脑补了……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