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案例:郑万铁路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BIM综合应用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2021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4-02 11:45

    工程概况

    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长江支流梅溪河河口上游1.5km处,是郑万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桥梁全长687.8m,主桥跨度340m,矢高74m,主拱采用钢桁劲性骨架外包钢筋混凝土结构,劲性骨架主弦管为Φ750*24mm钢管,材质为Q390D,管内灌注C60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拱圈外包C55补偿收缩混凝土。拱上11根墩柱、三联连续梁。郑州端引桥为2×65mT构连续梁,万州端引桥为(44+72+44)m连续梁+24m简支梁。

image.png

    桥梁工程效果图

    桥址位置为U字形河谷地貌,自然坡度25~60°,两岸边坡陡峭,施工场地狭小;主引桥结构与既有公路、水路、缆索吊机及扣挂系统等临时设施及复杂地形之间相互交织,给工程施工造成巨大困难。项目施工工法多、重大危险源多,方案设计复杂,整体施工组织难度大。涉及50m以上超高边坡深基坑施工,2616m3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150t级缆索吊机设计、施工,主桥劲性钢桁拱架斜拉扣挂悬臂安装施工,拱圈外包钢筋混凝土、拱上墩、主桥连续梁等众多复杂工艺高空施工。为了更好地进行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及项目管理,本项目大力推进BIM技术在施工过程的综合应用。

    BIM组织与应用环境

    BIM应用目标

    针对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工程建设的特点和难点,应用倾斜摄影技术,实时地完成地形三维建模,生产出地形正射影像图、高程数字地形图等数字化产品,实现与其它BIM模型的融合应用;使用有限元分析技术,验证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通过施工过程中现场数据采集,反馈到有限元模型调整分析参数,实现现场安全施工。结合BIM模型的碰撞检查、优化设计、施工工艺模拟、施工进度模拟等功能,直观展示工程整体现状、方便完成临建布置、重难点施工方案设计优化,最终达到提高项目施工质量,提高项目安全性、经济性的目的。

    实施方案

    在项目投标阶段由公司BIM研究室根据招标图纸建立三维模型,模拟重点施工工艺,用于投标算量及外部交流。施工阶段,由项目部应用倾斜摄影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与BIM技术融合应用,建立信息更加全面的BIM模型,模拟重点施工工艺,优化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临时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生产出二维施工图纸及其他数字化三维模型。将BIM应用软件与平台软件相结合,实现施工过程管理。

    建模过程中项目部遵循《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并结合本项目特点进行进一步细化及延伸,形成了BIM建模标准、BIM应用标准、BIM交付标准。

image.png

    本项目BIM实施方案

    团队组织及软件环境

    BIM团队由公司总工程师亲自带队,下设公司BIM研究室、项目BIM研究小组,分为土建组、钢结构组、结构检算组三个专业。两级BIM机构各专业工程师相互配合,并由外部单位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完成BIM模型生产、管理及施工现场协调应用。

image.png

    软件应用情况

    BIM组织与应用环境

    倾斜摄影技术的融合应用

    倾斜摄影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技术从不同视角采集数字影像。采集到的数字影像同时记录了飞行器的空间坐标信息及飞行姿态信息,然后通过AgisoftPhotoscan、BentleyContextCapture等专业软件对倾斜摄影获取的多角度影像进行加工,经过几何校正、联合平差等一系列运算得到带有高程的稠密的点云数据,抽稀后构建一张连续的TIN三角网,最后把拍摄的高分影像贴到三角网上,得到倾斜摄影模型。自动化是当代数字摄影技术最突出的特点,与传统摄影测量相比,倾斜摄影不仅能够真实地反应地物情况,而且无论是外业影像拍摄还是内业数据处理效率都大大提高。本项目引入倾斜摄影技术,利用1台旋翼无人机搭载摄影相机,1个工作人员花费2天时间即可完成桥址位置1km2的现场拍摄及自动建模工作。

image.png

    倾斜摄影影像获取与处理

    利用倾斜摄影技术获得正射影像图,读取和标记图上的坐标位置,实现临建规划布置由二维平面图纸放线转变为正射投影地图放线。方案设计人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施工点的地形地貌情况,方便完成临建规划,有效组织现场施工。

image.png

image.png

    三维空间放线

    通过倾斜摄影技术获得桥址各位置的坐标信息、尺寸信息,减少了大量高危险的测量工作,也为后续测量收方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信息。倾斜摄影输出的点云格式文件、网格及贴图文件格式可以与Autodesk多种BIM平台兼容,直接应用于三维场景设计。

image.png

    倾斜摄影数字化地形图

    利用倾斜摄影地形文件及桥址地质信息准确地重构三维地形实体模型,导入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超高边坡开挖过程中的结构的位移及稳定性,实现倾斜摄影技术与有限元分析技术的结合应用。

image.png

    BIM三维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结合应用

    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主拱劲性钢桁骨架采用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方案施工。缆索吊系统、斜拉扣挂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项目关键环节。采用BIM三维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方案设计及优化。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经验,使用Revit软件建立了三种系统基本结构形式,直观地反应系统中众多基础、塔架、缆索、扣索与桥梁主体结构的位置关系。此时建立的模型达到施工图设计模型细度,根据结构和施工顺序的不同对模型拆分,建立的比选模型包含主要结构的几何尺寸、材质和工程数量信息。在保证总体工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限制、材料用量、吊机覆盖范围等因素,以主桥、引桥平行施工互不干涉为原则,最终选择c方案用于工程施工,综合减少工期近40天。

image.png

    缆索吊装—斜拉扣挂系统方案模型

    对初选出的方案进行碰撞检查及结构细化,形成深化设计模型。此时的模型与施工图设计模型相比增加预埋件、节点板、加劲板、螺栓、预留孔洞等的位置及尺寸信息,钢构件的编号信息等非几何信息。在进行深化设计的同时,利用现有模型,对缆索吊系统不同施工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32个主拱劲性钢桁骨架节段对称安装及扣挂张拉过程,计算斜拉扣挂系统及各节段的结构强度、位移和稳定性,确保每节段张拉完成时最大竖向位移为±10mm。

image.png

    斜拉扣挂系统有限元分析

    钢结构加工中的BIM技术应用

    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主拱劲性钢桁骨架具有复杂的空间曲线设计,仅仅通过二维图纸很难准确地表达各构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满足钢结构加工和安装施工要求。项目部利用BIM技术辅助钢结构加工,建立精细化模型,完成碰撞检查、图纸深化设计、加工制造、拼装模拟等生产关键工序。

image.png

    钢结构加工过程中BIM应用流程

    施工进度模拟及校核跟踪

    将施工计划及各专业三维模型导入广联达BIM5D平台,实现对项目进度、物资、成本等方面管理,通过施工进度模拟,分析计划的可行性,形象的展示现场的施工进度,更直观地显示工作面的工作情况。

    通过施工模拟,提前进行工期预警,根据统计出的滞后工程量的具体内容进行人工工效分析,查看相对应的工料机安排是否合理。通过BIM技术应用,优化流水作业的人员、机械配置,保证关键路线施工的严谨性。

    应用总结

    郑万铁路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项目大力推行BIM技术综合应用,覆盖方案设计到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利用倾斜摄影模型的空间放样功能,与BIM模型融合,完成临建规划和施工组织规划;真实的三维场景与准确的空间位置信息提高了方案论证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为建设各方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利用倾斜摄影的点云模型与地质数据,建立了三维实体地形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技术融合应用,模拟了复杂地质情况下超高边坡开挖过程边坡的位移及稳定性,为三维边坡有限元分析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模型。临时结构BIM三维设计与有限元分析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了一套从方案比选到方案优化,再到方案实施的全流程BIM技术应用思路。大大缩短了方案设计周期,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总结形成了钢结构精细化建模、模型深化设计、二维出图加工、拼装模拟等一体化应用流程。

    来源:铁路BIM联盟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