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为什么用BIM技术?武汉火神山医院中BIM与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首先是近期的几个行业事件促发了我对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1)为应对疫情爆发带来的床位紧缺问题,武汉市15天内完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任务;
(2)3月初,韩国首尔大学医院向中国远大集团订购了两座“火神山”医院,预计2天内安装完成;
(3)3月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员。
一、谈谈政策方面
可以说,疫情在装配式建筑的背后又猛推了一把。其实国家早在2016年就将装配式建筑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17年住建部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而江苏省为响应这一政策精神,更是制定了“预计到2020年,江苏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及以上”的目标。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谈谈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一个区别,其实就是工作空间的一个转变。生产的环境从现场迁至工厂,实现场到厂的转变。从更高的一个维度上讲,其实是从工程建造变为了工程制造。在管理手段上,是从粗放式管理变为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
将现场搬到工厂,我想这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工厂中进行的生产作业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比如天气状况、湿度、温度、温差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工厂中加以控制。另一方面是生产本身对外界的影响也会降至最低,例如噪音、尘土、空气,还有城市面貌,所以说装配式建筑也是推动绿色建筑的必然趋势。工厂的流水线作业能够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地节省构件的生产成本,而且工厂所生产的构件通常都比现场施工的质量要好得多,毕竟工厂的工人们每个人只负责一两道工序,所谓熟能生巧,在操作条件方面,工厂工人也要比现场工人好太多,很多技术难度大的、危险程度高的工序完全可以用机器臂来代替,例如焊接。装配式建筑在工期方面的优势也是不言而喻的,其在火神山医院的应用已是最有力的证据,工厂构件施工与现场安装调试可以同步进行,工期紧?不存在的。
三、谈谈与BIM的结合
BIM技术给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实装配式建筑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被提及了,主要起源于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化,而BIM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才诞生。也就是说,在BIM技术出现之前,装配式建筑已经相对成熟了。而BIM的闯入是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的一种革新,能够拓展了其应用范围。为什么这么讲,就拿“甩图板”革命举例,CAD技术也是颠覆了传统的手工制图,从而使得图纸的绘制更加便捷,进而才能够完成那些工期紧、复杂程度高的建筑出图工作。而BIM所带来的是信息化、精细化的建模,能够精准预留管道和线路,甚至螺丝孔,并且实现施工前的模拟组装,指导现场安装工作,这些在CAD时代都是很难去实现的。
另外BIM能够实现构件编码,这一点对现场安装人员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根据编码快速定位构件的位置,完成拼接,这就有点像给了我们标准答案,然后去玩拼图一样,那不是soeasy!另外,这样一个现象衍生出来的就是施工现场对于高水平施工员的依赖性降低了,间接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不仅如此,参数化设计也是BIM助力装配式建筑的一大亮点!既然是装配式,那么构件的尺寸规格必然要求标准化,构件的种类也就相对较少,这些个条件正是参数化设计发挥的大好时机。大批量且快速地调整构件尺寸、钢筋布置、开孔位置等等,这些都不是梦了,甚至一键生成都是有可能的。设计师的福音要来了。不,桥豆麻袋,貌似是噩耗,有了这个功能我们去哪讨饭吃.....
最后,BIM具有模型数字化的天然优势,也就是它可以在计算机中为所欲为。当我们把构件模型设计出来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其导出为数控加工的NC代码,可能大家对这个NC不是很了解,那我告诉大家的是:我也不了解...
那么我也是最近接触一个项目才知道有这样一个东西,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这个代码可以直接去控制数控机床的切割模式或者路径吧。这么一来,从设计到生产,服务一条龙!
也正是因为BIM,像医院这种设备多、排风要求高、管线错综复杂的建筑物才得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打造完成。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硬核小青年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