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开展BIM?中建七局的BIM技术案例亮点分析
由香港buildingSMART举办的第五届国际BIM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召开。四公司国道310南移新建项目作为获奖项目代表应邀参加盛会最终荣获“最佳路桥BIM应用大奖。
本届大赛来自全球共有中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350家单位共计700多项参赛作品。“310国道南移新建工程”项目脱颖而出。该BIM大奖是一项表彰BIM行业各类成就的年度大奖,旨在表彰全球在BIM实施、应用、究研及教育领域取得贡献或取得成就的企业和项目团队,并鼓励其持续发展精神,作为业界的楷模。
《国道310南移新建工程BIM技术应用》该项成果依托“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课题研究”一项课题为载体,在公司、分公司、项目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不仅在技术创新成果上硕果累累,为施工生产中降本增效;还在BIM技术人才体系建设上培养出一批具备坚强毅力兼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此次荣获该项国际级大奖,一方面彰显了四公司在BIM技术应用推广力度与发展程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在同行业的社会竞争力与影响力。
因地制宜,综合技术
310南移新建项目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传统的施工方法存在不足。四公司以BIM技术为核心,结合GIS、三维激光扫描仪,创新了施工方法。
亮点一:BIM+GIS
利用BIM+GIS技术解决由于枣乡河高差问题,地势陡峭险峻,导致现场测量人员完全无法进行正常测量放点工作,无法按照传统测量及便道规划的方法进行。该便道修筑方案及施工工期对枣乡河桥梁施工整体工期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间接性地影响到项目整体的施工工期长短及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施工地现场实景俯瞰图
△施工地模拟图
△枣乡河特大桥桥尾处原始地形
通过分析“人”字和“之”字便道坡度,均满足坡度要求,用BIM+GIS规划的便道可有效减少车辆在上坡过程中安全风险,防止车辆下滑产生安全事故。
△“人”字形便道 △“之”字形便道
“之”字形便道模型建立完成后进行便道放坡,经分析边坡坡度只能达到1:0.3,不满足施工要求。
“人”、“V”字形便道,在满足便道坡度小于10%的情况下,边坡坡度均可通过施工满足1:0.5坡度要求。
△“V”字形便道示意图
经过流域分析两种方案均不在汇流区,可有效避免下雨天由于雨水冲刷,造成的损坏风险,以及避免雨水堆积对便道行驶车辆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BIM+GIS可以得出需要开挖转运的土方量,选择土方量最为合适,最为经济的方案。相比传统的方法,土方量计算困难复杂,结果不够精确,工作量巨大,且不易规划出最为经济的开挖方案。从经济方面BIM+GIS规划的方案优于传统方案。
亮点二:BIM+三维激光扫描仪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对函谷关隧道开挖段进行扫描,并周期传输现场点云数据。通过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高精度点云数据,进行现场开挖掌子面区域危险源实时监测。通过与控制点数据对比,可同时对开挖现场进行超欠挖监测。
△三维激光扫描示意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将弘农涧特大桥现场实体还原成高精度点云数据,将点云数据与施工模型数据经过分析对比,保证现场架梁精确,真正实现项目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