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BIM管理?基于施工单位BIM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
BIM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全方位式的管理。当前,对BIM技术应用大部分是从项目应用点的研究,很少从管理方面探讨BIM技术在住宅项目的应用模式。纵观近几年的BIM应用,受益匪浅的无不是大型综合体、商业、地标性建筑等工程;对于住宅项目仅探究其BIM的应用点显得有些相形见绌。本文尝试从管理角度探讨BIM技术在住宅项目的应用。
1.现阶段BIM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很多单位考虑到成本等方面没有单独设置BIM应用管理部门,所以项目有较多的BIM应用是通过第三方建模单位来完成。总包及业主方的BIM应用意愿强度和第三方单位在工程专业知识及专业素养,将对现阶段BIM应用过渡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BIM技术在某些工程中应用效果不佳,有很多原因:BIM应用目标不明确(期望较高)、BIM应用不成熟、项目团队知识结构不完整(有施工经验不懂BIM,懂BIM不懂施工)、BIM实施与工程实施分离等,所以项目选择合适的BIM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1)BIM软件挑选难:各软件及插件开发方向、应用阶段、应用领域各有差异,兼容性较差,造成大量重复工作甚至数据丢失。现阶段各BIM软硬件都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2)BIM应用落地难:BIM技术人员办公室建模,与技术工作、现场、项目各部门脱节,拿到现场无人看,执行力度弱有若一纸空文。
(3)BIM投入大:软硬件配置、人才培训、建模周期投入较大,应用周期和应用效果较弱,这就是BIM本身的特点,BIM实际效益有些是无形的,伴随施工过程,效益统计难,导致BIM观望多,实际应用较少(尤其是住宅项目,传统技术就能轻易解决)。
(4)缺少综合人才。BIM建模和应用人才少,特别是有经验、懂技术、懂成本、懂管理的复合人才更为紧缺,通过项目培养自己的综合性人才迫在眉睫。
(5)项目人员改变工作习惯阻力大:某些项目管理人员可能会有恐惧心理和抵触心理,不想改变习惯多年的工作习惯(BIM可使数据透明)。
2.项目BIM实施及标准
住宅项目单体众多,结构较简单,工期紧,技术难度较低,管理成本较高,利润透明,所以项目根据自身项目的实际特点、能力和需求,综合考虑选择满足项目BIM使用要求、实施风险小、投入成本少的BIM应用管理模式。总包牵头制定BIM技术路线及应用策划,通过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手段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能够站在项目全局高度上关注整个项目BIM实施,有利于BIM发挥技术优势,提高管理效益,同时总包方具有较好的合同约束和经济控制能力,能有效管控参建各方切实落实BIM实施目标。
总包方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参与方,项目内部各业务部门,包括技术、工程、商务、物资、安全等,都应熟悉BIM工作环境及方法,掌握相应的BIM知识和技能。未来的项目管理单位应实现在BIM环境加持下的全员BIM(BIM作为一种工作手段提高项目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要先做好基础准备工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从BIM理念、技术培训、普及到企业、项目实践,不能急于求成。BIM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但BIM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建筑工程中的所有问题,要充分结合现有技术和具体工程实践,找到适于本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方法。
BIM标准是推进项目BIM落地、规范应用、有力推广的重要工具,是实施的基础,应结合公司及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
(1)编制BIM运行计划:根据项目总工期和施工要求确定深化出图要求,编制BIM模型建模标准和交付标准等。
(2)建立项目BIM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就工作进展情况,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沟通解决并制定下周计划。
(3)建立BIM检查机制:项目各部门及人员众多,实施过程中根据计划定期复核BIM现场应用的情况及模型更新情况。
(4)模型维护机制:保证模型与最新图纸、现场施工等保持一致,向业主及分包等单位提供具有时效性的数据。
3.BIM团队建设和利益分配
BIM实施的关键是在于人,其关乎BIM技术应用实施能否成功落地。施工单位要坚持“常态化”BIM技术人才的培养(BIM+技术),和项目上“传帮带”相结合。需要组织和选拔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BIM技术人员系统、有计划的培养,进行BIM基础知识和软件操作培训,提升项目人员对实际项目BIM应用的操作能力,建立良好的BIM人员的晋升机制,根据岗位责任分工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保障BIM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各项技术考评以及评选优秀等活动的得分增加相应的BIM分值比重或和BIM相关技能证书挂钩,选拔优秀的专职BIM人才参与各项先进评选。培养以施工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导的BIM人员,实现BIM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更好地实施和推进BIM应用和落地奠定人才基础,使BIM技术真正为项目服务,创造价值。
BIM团队是BIM实施的重要基石,只有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BIM团队,明确团队成员岗位责任,才能凝聚团队力量,更好地在项目全过程中推行BIM,
最终实现全员BIM。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无法最大化BIM应用的效益.BIM环境下,迫切需要重新调整企业或项目组织结构,以保障BIM技术的实施。BIM组织的目的是使各参与方、各部门的信息统一向BIM模型汇总,BIM团队按预定流程围绕模型开展工作,并与各参与方、各部门共享信息。
施工单位BIM应用点模块化,按照企业或项目部的部门构成划分各应用点,更能确保各应用点的执行力度,具体的应用点由各部门,各专业BIM工程师进行操作和执行。管理层主要按照BIM实施方案上指定的成果提交标准和检查标准进行检查,核定最终实施的效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如今BIM正在不断探索和扩大应用范围并提高应用深度。作为一种有效管理手段;随着项目管理数据的逐渐积累,项目管理过程将更加透明。
现阶段切不可因BIM炙手可热,就完全依赖BIM团队来进行BIM落地,而是应该通过项目管理的工作细化和项目目标来明确BIM需求,通过BIM技术应用实现项目需求,用BIM管理模式推动项目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文章来源:工程之技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