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技术在智慧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发布:中文网小编 浏览:2860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2-11 16:18

BIM技术介绍 
  建筑技术模型BIM其实质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集合建筑工程中各种项目中的相关信息,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表达。为了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针对BIM技術的相关标准已经形成,美国[1]根据IFC标准(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即数据模型标准,形成了BIM的标准应用体系。英国[2]作为全球BIM应用增长最快的地区,英国政府于2011年推动BIM发展,于2013年推出《PAS 1192-2标准》加强工程交付和财务管理,并于2015年提出数字建筑战略计划《DDB-Digital Built Britain-BIM 3》。日本于2012年发布BIM指南,针对BIM中的组织结构、质量控制、运营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新加坡[4]最早于1997年提出建设电子信息化系统,并发布了相关的BIM应用指南,针对线路、建筑、结构工程、机电工程、BIM国内外标准综述施工等方向发布了相应的应用指南。 
  香港是我国最早引入BIM的地区,于2009年成立BIM学会,香港房屋署颁布了相关的BIM标准,将前期整合的建筑信息模型形成相关的指南和数据模型资料,并成立了建筑信息模型专业的标准化小组。2007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提出了JG/T198-2007标准,对IFC进行了规定,2010年,[6]清华大学提出了基于三方面内容的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China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Standards),对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信息分析和数据字典以及流程规则作出了规定,并将标准框架定义包含标准规范、使用指南和标准资源三部分。 
  BIM中常用的软件包含:核心建模软件、方案设计软件、几何造型软件、机电分析软件、结构分析软件、可视化软件、模型检查软件、深化设计软件、综合碰撞检查软件、造价管理软件、运营管理软件、发布审核软件等。例如Revit软件主要被用作核心建模,Affinity软件被用于方案设计,Sketchup被用于几何造型等。Designmaster软件被用于机电分析,PKPM被用于结构分析,3DMax被用于可视化分析,Solibri Model Checker被用于模型检查软件,Tekla Structure被用于深化设计,Autodesk Navisworks被用于综合碰撞检查,广联达、鲁班等软件被用于造价管理,ArchiBUS被用于运营管理软,AdobePDF被用于发布审核等。 

06.jpg

智慧交通发展 
  智能城市[8]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感测、分析、结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是指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交通系统。物联网技术能够连接传感设备和互联网,通过搜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信息,对交通进行识别管理。大数据技术能够为智能交通数据中的挖掘进行支撑,而云计算能够对所有的数据资源实现整合和管理。因此,智慧交通能够成为更加高效且有效的运输系统,能够对现代交通中的交通要素实现整合。 
BIM技术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 
  智慧交通的发展侧重于对交通的管理,依托新的技术,协调发展各种交通元素,通过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通过云计算构建智慧交通平台,并实现其智能化。 
  在进行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利用建模,进行碰撞检查、优化设计、三维施工模拟、可视化施工、施工成本控制等。利用智能交通的宏观模型,完成对设计方案和勘察阶段的信息整合,考虑在勘察阶段和设计阶段,全面考虑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设计效率。搭建勘察阶段的模型,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基础。在设计阶段,简化设计难度,进行基础设施的设计,完成最终的勘测地形图和全部曲面创建。 
  在施工建设阶段,利用BIM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对施工进度、信息控制等阶段进行可视化管理,合理分配场地,保证施工工期。根据BIM技术,做到对项目每一标段具体的施工信息管理,同时,也能做到在重难点施工地段中的精细化管理,减少返工情况,有效控制施工资源。 
  根据BIM技术,有效控制在智能交通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利用5D-BIM中的成本管理,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对现场资源有效把握,减少施工建设中的资源浪费,降低物流成本。 

35.jpg

  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智能交通建设以及运营全过程实现数字化,根据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点,能够将BIM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施工建设、成本控制以及运营管理。本文对BIM技术如何应用于智能交通的工程建设中进行了总结归纳,希望对相关工程有所参考意义。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