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你想知道的BIM干货,全都在这篇!

发布:中文网小编2号 浏览:1178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2-11 14:28

2018年11月29日,半间建筑与那行文化共同策划举办了BIM考工记第一次分享活动,那行文化/阿科米星合伙人唐煜作为活动主持人进行开场介绍,随后半间建筑合伙人、BIM中心负责人黄繁和谷诚耀先生共同做了精彩的发言和演示,还邀请到了源规结构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张业巍,利恩建筑BIM中心负责人乔梦田等作为嘉宾。

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为半间的实践介绍;下半场嘉宾和观众的激烈讨论更是碰撞出了大量精彩观点。

本文通过梳理论坛中,半间建筑讲述近3年来身体力行BIM技术,实操10来个项目所涉及的核心观点,深切体会到BIM技术在质量及成本上为团队带来的诸多益处,与此同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BIM出图和管理系统,来力图开拓BIM系统化的全新视角。

你想知道的BIM干货,全都在这篇!

20181026094233.png

背景  

密斯曾经说过:技术远不止是方法,它本身是一个世界。自建筑诞生之日起,技术的进化不但为设计提供了越来越大的自由度,更是不断的改变着广大设计师的思考模式。信息时代中的建筑也已经从原始人遮风避雨的空间构筑,演化成更加像素化和信息化的空间载体。BIM、VR技术等全新设计手段的诞生,极大的模糊了空间客观与主观之间的界限。建筑物理空间,作为传统建筑学被描绘的客体,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反向映射虚拟空间。

21世纪上半页,基督教新教建构起来的科学技术已经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最近由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事件引发的广泛讨论,反复地拷问着科学技术的正当性。在设计行业,BIM技术的运用到底是为建筑师戴上了脚镣,还是解放了设计师的双手,同样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BIM进入中国10年,从最初简单的管线碰撞运用,到应付政策需求的所谓翻模型工作,在国外风生水起的BIM到了国内似乎就变了味儿。现在行业的现状是大型设计院都有BIM部门,但和设计部门严重脱节,中小型公司及本土公司完全不接触BIM,或者偶尔有相关项目就外包给BIM公司来处理,外企的部分则由外籍设计师使用BIM来工作,但苦于无法和外部团队交流图纸,而大大降低了BIM的使用效率。BIM在国内的使用乱象,究其原因是从业者对BIM技术缺乏系统化的认知。

15464185604215238481.png

误区  

对于BIM概念范畴认知存在的最大误区是只看到BIM冰山上半部可见的软件和硬件,模型等部分却忽略了实现BIM需要的标准制定。工作指南、团队构架转换等不可见的部分,和基于这些工作导出大量被人忽略的节能报告、预算、结构分析、施工进程指导、运维平台等相关成果。

对于BIM的工作量和效率有以下三个常见的误区:

首先是认为BIM更适合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而对于概念方案等项目的前期阶段工作量的减少,和工作时间的节约没有优势。实际上BIM系统的效率更多取决于公司内部标准的制定情况和人员的培训水平。BIM在设计的初期相对于传统的建模工作确实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BIM在导出模型的同时也完成了技术图纸、技术指标统计、分析图纸、效果图、VR展示等其他工作内容的主要工作量。所以综合来说即使是在前期概念方案阶段,BIM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二个误区是BIM不便于修改。与第一个误区一样,偏见都源自对于BIM缺乏系统化认识。一个脱离了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的BIM项目,势必是混乱的,而修改这样的模型也必然会消耗更多的人力和时间。

第三大误区在于认为BIM的工作量随着项目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际上,对于一个BIM项目,其效率临界点发生在项目中间的数据导出阶段。当基本的信息集合到BIM中心模型之后,随着大量数据和图标的导出,BIM的优势真正得以体现。通过公司内部标准出图的设置运用和族库运用与编辑,项目初设和施工图阶段的图纸和模型输出反而变得更加的便捷。

急于求成是BIM从业者,特别是企业决策者的最大误区。由于传统的思维定式,BIM往往简单的被理解为一个信息模型(正如BIM英文的含义)。企业决策者往往认为运用BIM就是简单的将原来的SU模型改成BIM模型。然而正如在文中一直强调的,针对BIM的管理和实施系统的建立,才是BIM可以在设计企业落地的根本基础。而建立这个基础势必是一个从设定目标,确定系统软件,项目尝试,到建立BIM执行计划,设立标准族库和参数直至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的漫长过程。

概念梳理  

要消除以上误区,有必要对BIM的基本概念重新作出诠释。不同于BIM字面上建筑信息模型的含义,我们理解的BIM是运用工作流,协调和管理信息,人,技术,进程,和标准制度五大基本元素。

协调与管理:BIM是基于信息共享,通过运用软件实现最大化协作的系统性平台。BIM的系统运作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协同:公司内部关于工作流的协同,标准信息的共享,模型之间的共享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协同。

信息:建立一个运行良好BIM系统的基础,包含准确全面的输入信息、完善明确的公司政策和系统化的内部标准。同时,一个包含完善准确信息的模型也意味着由它导出的所有图标和文件都准确有效。我们将BIM理解为以模型为基础的信息河流,只有上流的信息准确丰富,下流的信息才能更好的服务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人:如果说BIM的核心诉求是团队内外的高效协作,那么围绕BIM系统搭建一个全新的团队组织构架就显得格外重要。BIM设计团队组织构架根据不同的公司规模和业务种类而不同。一个理想中完整的BIM设计团队分为设计组与BIM实施组。设计组的基本构架可以完全参考传统设计公司的组织构架。BIM实施组则由BIM主管负责统一发布BIM项目执行计划,并直接指挥BIM协调员和监督员。BIM协调人员则负责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BIM主管项目执行计划落实到建筑,结构和机电三个专业的建模工作中去。BIM监督员的职责则是通过监督设计师,建模人员和工具开发人员控制项目进度和质量。小型设计公司则需要将大公司中BIM主管,协调员监督人和建模人员的职责一一对应到项目总监,主创设计师,和制图人员的工作职责中去。而现实中大多数的公司规模和项目类型都介于以上两种设计公司之间,所以也就要求其BIM职能构架进行针对性的构建。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