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造价怎么样?造价过程中BIM应用难点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1237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2-10 17:32

组织层面  

首先从企业战略上来讲,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会导致应用BIM的目标有所差异,比如万达集团等大型企业采取整套开发散售模式、融合开发和经营的方式,此种背景下以全生命周期制定企业BIM应用目标。企业不同的定位导致BIM技术应用目标上有所不同,进而对企业信息需求、期望功能等产生影响,所以,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定位和性质,然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其次,从制度上来讲,企业制定制度是为了约束员工行为,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用BIM技术时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一方面传统工作方式和新型BIM管理模式的交替会短期增加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新技术利用率低致使新旧工作方式重叠造成资源重复消耗,增加企业资金负担。此外,BIM技术对技术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在人员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此外,从项目管理角度看,BIM技术在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需要建立相应的方法,当前在国内企业项目管理中各个阶段和专业之间并没有做好良好的沟通,所以信息缺乏,难以实现统筹管理,导致BIM技术应用出现障碍。  

技术方法  

1.工作流程的制约。企业造价管理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程变更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造价管理侧重点也不同,比如策划期需要做好估算,设计图纸期需要做好预算工作等。目前很多企业都需要依靠设计单位设计出相关的BIM模型来实现企业造价的管理,但是在造价管理工作流程中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我国要求造价结果由造价人员完全负责,而造价人员需要在BIM早期设计中和设计人员共同完成构件信息的定义,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做到这一点。在BIM技术应用中,需要根据设计阶段模型创建施工图预算,进而得到投标清单,在这项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导致很多企业对此技术的应用望而却步。  

2.造价软件和BIM软件信息不对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构件信息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BIM软件模型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目前BIM软件中缺乏对施工工艺、部件、清单计算规范要求的考虑,没有有效将材料、工艺做出分类,最终导致BIM在应用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为了实现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应当充分考虑其中的差异。  

3.知识产权问题。BIM技术的应用还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在BIM技术设计中对模型进行搭建和确认。创建完的BIM模型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成为了一项难以把握的工作。BIM模型在使用中有的操作、变更等工作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完成,导致项目各阶段BIM难以形成链条,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image.png

经济方面  

从经济方面来讲,BIM技术的应用出现障碍主要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缺乏相应的机理政策,企业财政收支上存在问题。虽然国家认可并推广该技术的应用,但是目前政府并没有发布关于BIM技术应用的相关标准要求,也就是说法律法规有所欠缺。第二,企业的经济压力,上文已经提到过企业在应用BIM技术是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这是阻碍BIM技术应用的一大原因。第三,BIM应用结果受到内部技术人员激励政策的影响。管理者确定了决策后需要技术人员实现,中国社会在事物认知、处理等方面和BIM精细化和数据化管理的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需要考虑激励政策的合理应用。  

BIM模型的构架  

BIM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是设施所有信息的数字化表达,是一个可以作为设施虚拟替代物的信息化电子模型,是共享信息的资源,也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和BuildingInformationManagement的基础。  

人们常以为BIM模型是一个单一的模型,但到了实际操作层面,由于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专业分工不同、实现目标不同等多种原因,项目的不同参与方还必须拥有各自的模型,例如场地模型、建筑模型、结构模型、设备模型、施工模型、竣工模型等。这些模型是从属于项目总体模型的子模型,但规模比项目的总体模型要小。  

所有的子模型都是在同一个基础模型上生成的,这个基础模型包括了建筑物最基本的构架:场地的地理坐标与范围、柱、梁、楼板、墙体、楼层、建筑空间等,而专业的子模型就是在基础模型的上面添加各自的专业构件形成的,这里专业子模型与基础模型的关系就相当一个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基础模型的所有信息被各个子模型共享。  

image.png

BIM生态系统  

BIM应用是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密切相关的,如何从软硬件的角度搭建起BIM应用系统的框架是BIM应用的必要条件,但是无论从纵向的全生命周期来说,还是横向的各行各业的项目参与方来说,BIM应用的广泛性都给BIM系统应用框架的搭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保证在设施全生命周期中的BIM应用充分实现信息交换。目前建筑业的信息表达与交换的国际标准技术是IFC标准,如何在系统中直接传递、交换IFC数据,那就需要设置一个BIM服务器,BIM服务器与BIM知识库一起组成一个以IFC格式为网络的数据集成与应用平台。

  image.png

用户进行相关应用时可通过BIM服务器提取所需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对模型中的信息进行扩展,然后将扩展的模型信息重新提交给服务器,这样就实现了BIM数据的存储、管理、交换和应用。再进一步,如果BIM服务器实现以集成BIM为基础,就可以实现对象级别的数据管理以及权限配置,能支持多用户协作和同步修改。  

BIM全周期实施规划  

采用BIM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同时还能打破从业主到设计、施工运营之间的隔阂和界限,实现对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在201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计算机集成化施工研究组经研究写成的《BIM项目实施计划指南》第二版中,发表了【BIM技术的25种常见的应用图】,如下:  

image.png

这25种应用跨越了设施全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即规划阶段(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我国通过借鉴上述对BIM应用的分类框架,结合目前国内事实现状,归纳得出【项目四阶段中的20种BIM典型应用】,如下:  

image.png

建筑业的工序在国内外实质上大同小异,BIM的应用也是如此,但有些应用二者的划分尺度不一样,如前者的“3D协调”与后者的“管线综合”类似,但后者的描述过于狭窄,好像仅限于管线的碰撞分析,而结构梁柱引起的净空高度不够等其他构建协调优化问题就不管了,所以前者的描述较为全面。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