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施工阶段信息采集中的作用(下)
3.信息的采集和录入
3.1资源配备
资源配备主要包含人员、资金、硬件设施等。
陆运河船闸工程开工以后,公司成立了陆运河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部设立了BIM工作小组,负责前期模型搭建、数据录入、BIM平台后台维护、成果总结工作。
陆运河船闸工程的BIM应用费用,预算总额200万元,用于采购电脑、BIM相关软件、BIM学习资料、培训等相关费用等。
3.2前期数据录入
陆运河船闸工程采集录入的前期数据主要包括工程实体的几何信息、材质信息、施工总进度计划、预算成本信息等。在工程开工时,主要由BIM工作小組搭建模型时,将相关信息录入。
陆运河船闸工程按照施工工序搭建构件模型748个,船闸工程专用族56个,材质信息3800多个,模型关联施工方案15个,作业指导书22个,安全方案8个,安全预案8个,危险源识别21个,危险源已更新8次。
3.3施工过程中信息录入
陆运河船闸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主要有:设计变更、监理通知、会议纪要,人工、材料、机械的实际价格、计量支付、形象进度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安全检查数据等。
施工过程中,监理处下发的设计变更、监理通知、会议纪等资料,及时提交给BIM小组,修改建筑模型,保持模型的准确性。材料员和施工员按月统计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提供给BIM小组录入BIM5D管理平台,根据当月实际完成工程量,可生成当月实际成本。预算员在完成月计量支付后,将数据提供给BIM小组录入BIM5D管理平台,即可进行三算对比,实时掌握项目成本利润情况。形象进度数据由现场管理人员采集和通过手机APP录入上传,并与模型关联。质量检查数据主要由质检人员在现场检查后,通过手机APP进行录入上传。安全检查数据主要由安全员和其他现场管理人员在现场检查和发现问题时,通过手机APP进行录入和上传,数据保存在云端并和实体模型关联。陆运河船闸工程已连续18个月,进行三算对比,质量安全问题整改667个,照片3500多张。
4.信息录入管理与推动
BIM技术应用依赖建筑模型和模型承载的信息,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应用成果的有效性,最终影响施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所有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就必须在施工前期快速准确的搭建工程模型,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录入相关的信息,以保证模型及其关联数据充分、有效,充分表示应有的都有,有效表示及时和准确。
在陆运河船闸工程施工中,采取了一下措施来保证模型及其关联数据充分、有效:
4.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参与意识
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需要广大员工共同参与。BIM技术运用于施工管理,毕竟是一项新的技术,改变了以往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大家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所有员工都需要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 项目部聘请了广联达公司的BIM应用专家在项目部现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培训和全员应用培训。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针对BIM小组人员,全员应用培训针对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和一线骨干。通过培训,培养了BIM小组独立运用BIM技术的能力,提高了员工运用的BIM技术意识,掌握的BIM技术在日常施工中应用流程和方法。
4.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信息采集录入
项目部根据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陆运河船闸工程BIM技术应用信息采集录入指南》,明确各岗位工程管理人员和一线骨干人员在信息采集录入中所担任的角色,规定信息采集录入的时点和频次。
现在陆运河船闸工程已经完成工序468道,有合格数据记录的工序449道,数据完整性达到96%。
4.3加强考核评比,营造积极向上氛围
项目部每周的生产例会都有BIM技术应用总结议程,通报上周的BIM技术应用情况。包括进度完成情况报告、质量安全问题发生数量,整改闭合情况,相关人员信息采集录入情况分析等。
月初第一周例会进行上月BIM技术用于评比,对管理人员和一线骨干人员数据采集录入量进行统计,按信息量不少于10条,且完成百分表最高的前两名员工作为BIM应用明星进行表彰并发放奖金,对无数据或连续2个月垫底的员工进行个别谈话,连续3个月垫底的员工进行调岗,营造积极应用BIM技术的氛围。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