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国内推荐哪个软件?国内主流BIM软件探析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2962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1-02 16:46

由于BIM技术的应用必须立足于BIM软件的三维建模之中,因此在我们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一款好的BIM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进行BIM设计以及BIM管理。如今BIM技术已经在我国逐渐发展,但我们在应用BIM软件的过程中还需要面对软件的使用习惯问题,那么如今是否有一款国产BIM软件能够更适用于国内环境呢?今天,我们就根据BIM软件的功能,来对比国内外的BIM软件应用功能。

1577954642873867.jpg

1、BIM软件概要

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BIM软件有AUTODESK公司的Revit、Bentley公司的AECOsim、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美国、德国、新加坡、挪威、芬兰等国已经开始普及BIM技术。理想状态下,BIM软件应该同时参与到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安装等全过程中,形成闭环系统。目前,国内有一些软件公司在做这方面尝试,如建研院PKPM-BIM及盈建科YJK-BIM软件,但尚没有把各种建筑各环节打通的成熟软件。

从国外引进的几款BIM软件图纸深化能力较强,但缺乏与国内规范的对接。通常的工作模式为先通过国内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并形成结构图纸,然后按照结构图纸信息采用国外BIM软件搭建建筑信息模型,耗费较多人工。

国内尚没有自主开发的且具有成熟度的BIM软件,所以多采取与国外BIM软件合作做成套系统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外软件本地化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1577954709404185.jpg

2、几款主流BIM软件分析

国内常用引进的BIM软件主要有:Revit,Allplan,Tekla,PKPM-BIM,YJK-Revit系列等。

Revit及YJK-Revit

优势:Revit发展时间较长,应用相对成熟。软件应用于建筑专业建模较方便,有以Revit为基础开发的机电专业建模软件,由三维建模图形可以导出建筑平立面图,目前不能导出建筑节点详图及剖面详图。设备图纸可以导出平面图,不能导出系统图纸。构件族库丰富,对于详细的建模信息可以进行工程预算。

劣势:Revit软件本身没有结构计算及结构构件深化设计功能,目前国内YJK软件针对Revit开发了结构建模计算及深化设计装配式软件YJK-Revit软件。软件在系统性上有待提升,目前Revit软件对于与生产设备对接构件加工方面尚无工程实际案例。

1577954618847981.jpg

Allplan

优势:专注于装配式建筑的BIM工具。在预制构件模型的建立以及生产方面很专业。在生产阶段可与生产设备对接。

劣势:相比较于Revit、PKPM-BIM这种全专业各类型的BIM平台来讲,只关注于装配式建筑方面,原产国为德国,目前主要关注德语市场,国内的售后比较迟滞。该软件主要针对结构施工图的深化设计工作开发,目前没有机电模块,非全专业BIM模型。

1577954669625476.jpg

Tekla

优势:在钢结构深化设计方面非常出色。混凝土装配式也在南方市场拥有一定的用户基数。与国外一些生产线衔接较好,应用成熟。

劣势:没有机电方面的BIM内容,结构计算方面对于中国规范的结合度较为一般。结构专业没有与国内软件对接,需要借助SAP等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建模计算。软件在中国市场的售后服务资源优势不大。

PKPM-BIM系列

优势:以建研院Pkpm结构计算软件为基础,引入Archi-CAD建筑建模软件,并自行开发相关机电专业软件。Pkpm在国内有较广泛的应用基础。软件与三一重工机械实现了设计与生产之间的对接。

劣势:机电专业功能相对弱势,钢结构深化设计不如Tekla详细。对于施工阶段的BIM工作不够。

1577954683783068.jpg

3、BIM软件实际应用

针对装配式建筑(主要针对PC建筑),BIM软件通过三维建模涵盖钢筋敷设,预埋预留等信息,有效避免构件深化时的出错率,也提升了安装的速度。目前针对一些项目,甲方也会提出要求进行BIM设计。

针对传统现浇结构,一些专业设计院也曾有用BIM设计代替传统设计的尝试,通过一些项目经验积累目前普遍认为:用BIM设计的方式代替传统二维设计会导致成本增加、设计周期延长。这与目前BIM设计软件的系统性不太成熟相关。

针对装配式建筑BIM软件是必备工具,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BIM系统软件操作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单专业设计软件,需要各专业协同。BIM软件各参与专业熟练应用的学习周期在一年上下,软件应用之初,项目设计周期为传统设计的3倍左右。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