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BIM怎么控制地下管廊?BIM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中的应用
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的生命线之一,承载了居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质的输送,调配以及通讯信息的传输等工作,保障了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能够高效运用。BIM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都占有一席之地。在设计以及施工阶段应用BIM实现对地下管线管理的信息化,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建造成本。那么在实际的应用中,BIM技术都要面对怎么样的地下管网问题呢?
一、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1、可视化功能协助关键结构设计
综合管廊的隐蔽工程众多,以往只能依靠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去设计,难道会出现纰漏。BIM软件拥有强大的可视化功能,可以实现综合管廊廊体任意角度剖切,协助设计人员查看隐蔽工程的空间与结构。另外,综合管廊中管线众多,穿插频繁,管线标高难免会出现碰撞,BIM软件也可以协助设计人员查看各支管的信息和精确测量管道间距离,实现最优的设计方案。
2、设计方案仿真
对管廊位置、管廊宽度、高度、各分支管线接口设计、各种附属的安装口、通风口、监控中心结构设计、人防密闭门、通风设备、应急逃生出口等方案内容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对参数化视图进行实时渲染,提前模拟设计效果,对比分析,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二、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1、图纸审核
图纸会审是项目开工前重要的一项工作,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种设备厂家)对图纸进行审查,排除专业图纸间、平立剖图之间的矛盾和错漏的地方。图纸会审的重点审查图纸是否违反了有关规范和规定、审查燃气管道是否与其他专业在空间位置上有冲突、审查图纸是否满足工艺及施工需要。将各专业的模型组合起来,检查组合之间的合理性,检查廊体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冲突,结构与机电间的冲突,机电与机电之间的冲突等,将所有的冲突与交叉暴露出来,根据碰撞结果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从而提高纸复核的效率。
采用第三人行走模式进行净空检查
2、优选施工方案
利用BIM技术对管廊节点、监控中心结构、装饰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提前模拟设计效果,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3、管线排布优化
在碰撞检查的基础上,利用BIM技术的虚拟建造功能,结合原有设计图纸的规格和走向,对给排水等各专业管线排布进行优化,改进原有的管线排布冲突,合理优化管线布置。管线优化可以在施工前,提出最优的管线排布方案,有利于减少设计变更,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排布冲突造成的返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4、施工模拟
综合管廊一般位于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主要车道,地下施工作业多,施工难度大,故选择合理科学、便捷的施工方案尤为重要。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模拟,对管道的运输、施工过程、机械配置等进行预演,确定施工顺序,比较多种方案的可实施性与便捷性,提前暴露出施工方案中的安全隐患与冲突问题,为施工方案的择优提供依据。此外,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虚拟施工交底,避免了因二维图纸理解错误造成的施工返工及材料浪费。
5、进度模拟
在选择可行最优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对该方案的进度计划进行模拟。将各个构件附加时间参数,BIM软件可将根据这些信息模拟施工进度。通过进度模拟,检查进度计划制定是否合理,并相应调整与优化进度计划。此外,根据确定的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材料资源供应计划,避免带来的材料浪费或不到位对施工造成的影响。
6、材料控制
BIM软件可以快速、精确获得施工过程中工程基础数据,随时为采购计划的制定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根据施工进度,为限额领料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对班组也实行限额领料,既避免了材料了浪费,又能保证材料到场及时性,有利于公司对项目资金的调配及安排,减少资金积压和成本浪费。
7、项目协调
施工项目协调主要报告施工单位内部组织和关系协调,以及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等外部单位的项目协调。传统的项目主要通过面对面、视频或者会议等方式,依靠二维图纸等文件资料进行沟通,效率较低,存在问题沟通滞后性等问题,难以实时、快速解决问题,无疑增加时间成本。基于BIM技术搭建的沟通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参加方通过网络协同开展工作的需求,减少语言交流障碍,及时快速的解决问题,有效控制工期,显著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损失,保障各方顺利推进项目。
8、项目关键预案
结合勘察资料、设计图纸,利用BIM技术建模,厘清桩端持力层、岩面等关键隐蔽节点,提前制定施工管控措施。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