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桥梁的应用案例分析 BIM管养桥梁的技术应用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1681人 分享
发布于:2019-12-12 15:5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那么对于轨道交通项目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而随着我们对于运营阶段的重视增大,对于公路、桥梁等枢纽交通的管养需求也就越高,那么BIM技术又是如何提高管养质量的呢?让我们从这起案例中,了解一下其他人是如何应用BIM技术的吧。

一、项目概况

金银湖环湖路位于武汉东西湖区,金银湖畔道路东起马池路路口,西至金山大道路口,道路走向环绕金银湖全长约9.42公里,为随时掌握桥梁健康状况,确保桥梁运营安全,对环湖路上的泥江湖大桥、径河大桥建立了基于BIM的智慧桥梁健康监测及运维系统。

本项目中桥身结构复杂,特别是泥江湖大桥采用倒梯形截面的主拱和副拱在空间上偏移形成V型的复杂空间曲线,但却增加了运维过程对结构安全监测的难度,因此我们利用BIM技术,将传感器与BIM模型相关联,并将数据传输到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BIM的道桥运维管养平台中,实现可视化的安全监测运维管理方案。

二、项目BIM应用创新

结构安全智能预警:通过在泥江湖桥及径河桥上布设传感器收集信息数据与BIM模型相结合,实时对桥梁结构安全指标进行不间断监测。

养护维修协同工作:将BIM模型与环湖路日常巡检、维修数据库挂接,远程实时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日常养护信息,各部门在平台上高效协同工作,实现无纸化、信息化、精细化的养护流程闭环。在道路管理系统首页点击桥梁名称或直接在地图上选择相应桥梁,即可进入该桥梁管理界面,点击发布任务,选择发布日常巡检任务,在出现的对话框填写相应的任务内容并发布,系统会通过短信的方式推送巡检任务至巡检人员,巡检人员收到任务后,在现场巡检中,可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或iPad登录系统及时回复并添加病害,将现场病害问题在BIM模型中进行定位拍照上传,并对病害进行相应的文字或许语言描述,完成一系列工作后,点击提交推送巡检回复单,管理员在收到回复单后,查看相应病害报告判定病害等级是否需要维修,若需要进行检修,则再次在系统中发布检修任务给相应检修部门进行处理,同时系统记录下病害及相关所有信息,形成运维养护档案。

检修移动互联管理:传统管养工作以人工巡查、人工推送信息为主,利用BIM管养平台,将电子巡检与人工巡检结合,实现数据信息传递、推送自动化,管养业务信息化、协同化。

病害模型定位关联:在桥梁模型巡检过程中,当发现桥梁病害时直接基于对系统的移动端点击发现病害BIM模型构件,输入相关病害信息,病害自动与BIM模型相关联,后期该病害处理状态更改后,会与BIM模型实时联动。

工程档案可视查询:结合BIM模型实现桥梁整体实物的数字动态变化管理,将桥梁全部构件和设计施工图纸与模型对应相关联,实现点击桥梁具体部位时即可查看资料数据,达到桥梁运营管理可视化,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的资料归档。

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点击本项目桥染BIM模型中的某项设备,即可查看其详细信息,包括设备的型号参数、厂商、维护记录、运行状态、上下级关系等。

养护决策智慧推荐:基于泥江湖桥及径河桥打造的监测及运维BIM系统能让桥梁监测及管养有自动分析能力,根据BIM模型上的集成信息可生成各类统计报表,为养护管理者制定下一阶段的养护维修工作计划、预算分析等提供参考。

结构安全智能评估:基于BIM模型上的监测数据,能够高效分析、融合、挖掘两座桥梁的数据信息。当监测结果超过所设阈值时,系统能自动通知相关人员,向相关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详细描述预警位置、监测数值、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可采取的解决方案。

 

随着对BIM技术应用的深入,我们也能通过BIM模型、物联网技术以及GIS技术,实现BIM协同管理平台的高效信息化管理,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的桥梁安全监测,实时可视化、信息化的动态三维监测,智能化的安全评估及预警方案。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