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大数据怎么做?BIM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方式
大数据是当前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它不仅仅影响了现代互联网行业,也同样影响到了建筑行业。建筑业是数据量最大,规模最大的行业,随着大数据理念的普及与BIM的发展及普及,势必会促使建筑行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BIM技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中都有怎么样的应用方式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建筑领域”作为传统行业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也逐步走上转型升级之路,而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建筑从业人员的认可,本文主要是对BIM技术做一个全新的解析,分析运用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管理的方方面面。
建筑产业化——制造方式的回归:建筑产业化即是将原有的“设计-现场施工”模式转变为“设计-工厂制造-现场装配”的模式。一个建筑的呈现也即一个产品的制造过程,产业化的目的即是将建筑建造过程趋于制造行业的制造过程。
在现阶段对于钢结构及一些设备安装工程已基本实现,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土建工程的“设计-工厂制造-现场安装”模式。BIM技术为建筑产业化项目的前期建设与后期管理维护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平台,利用BIM技术建立产业化建筑的户型库和装配式构件产品库,可以使产业建筑户型标准化、构件规格化、减少设计错误、提高出图效率,尤其在预制构件的加工和现场安装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施工阶段,比如将RFID辨识技术与BIM模型结合,围绕构件的制造运输装配过程实现预制建筑建造的全过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等等。
跨界——资源整合:BIM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行业格局的变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GIS、移动互联等信息科技的冲击,跨界——整合社会资源将是建筑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BIM作为建筑的源代码,将是建筑业跨界——资源整合的唯一途径,成为寻找最优资源整合的利器。基于BIM的物联网应用将使每一块砖头、每一片瓦砾都有了自己的身份,使它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前所未有的价值;BIM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使设计师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的技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轻松地找出有价值的信息;BIM和GIS的整合促进了地球村的出现。物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及扩展的物物相连的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BIM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将各种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GPS、激光扫描、GIS等装置及系统集成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将使整个建筑产业链充分融合,使建筑业的发展和实施更加完善及有序。通过采用BIM模型进行组织的建筑档案,可检索的信息将会大大增加,并支持“全文检索”,快速定位到各种属性层次的构件。工程数据和业务数据加载到BIM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大幅增加了管理的功能,使数据可存贮、可搜索、可计算和可追溯等。海量BIM案例数据仓库的建立,使其所蕴含的信息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迅速膨胀,同时拓展到相关的其他领域,减少了知识的获取成本,降低了跨界的门槛,夯实了创新的基础。
BIM和GIS整合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GIS的着重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BIM关注于建筑物内部的详细信息,BIM和GIS整合以后的应用领域也很广阔,包含城市和景观规划、建筑设计、旅游和休闲活动、3D地图、环境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移动电信、灾害管理、国土安全、车辆和行人导航、训练模拟器、移动机器人、室内导航等。
BIM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GIS、移动互联等信息科技的跨界整合,使建筑行业走上了科技之路,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方向。在BIM技术的深化应用之下,如今的建筑行业通过更科学的数据管理方式以及模拟技术,帮助我国建筑行业进行可持续发展、低碳建筑以及智能建筑的建设,使建筑创作走向了建筑创新,使智能建造走向了智慧建造。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