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校审模式有用吗?BIM设计为校审带来哪些改变?

发布:中文网小编4号 浏览:2131人 分享
发布于:2019-11-28 17:08

校审工作作为设计文件审查修改的重要环节,对于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校审中,介入阶段主要是在设计评审和设计验证阶段,根据不同的成果进行相对应的审核,从而提出意见,后出具正式文件。

BIM校审,审校模式

BIM校审内容的变化

与传统校审内容不同的是,面向的对象是三维模型,只要模型本身正确,在标注、数据统计、计算书结论与具体技术措施的统一、同一物体不同方向视图的一致性(例如平立剖的统一)、各专业间碰撞冲突等方面就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这将减轻大量繁琐的传统复核工作,从而能将精力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对BIM模型的建立、完善与验证上。

BIM校审的重点内容是在专业内部和专业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冲突碰撞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模型本身是否完善,是否达到预定的设计精度;

(2)结构构件的布置是否满足建筑专业空间设计、立面设计要求;

(3)机电管线与建筑布置、结构构件是否冲突;

(4)因管线布置空间不足引起的各专业管线相互碰撞;

(5)机电管线的布置能否满足建筑专业室内净高或者吊顶净高要求;

(6)对碰撞检查报告的人工判断。

BIM校审方式的变化

贯标流程的要求之一是设计过程的可追溯性,在设计全程中均应有记录存档。传统存档文件为纸质文件。目前,三维模型的校审与存档方式仍然以二维图纸为主,结合三维模型共同进行,通过对三维模型的查看、运行碰撞检查命令,生成冲突报告,分析报告中列出的内容,按重要性列出主次,与记录在二维图纸中的校审意见一并存档,以满足现行贯标体系的要求。

对于涉及模型的修改内容,应对模型本身进行修改;所提资料需经本专业审核后方可提出。

BIM对校审模式的改变是对传统校审模式的变革,虽然在现有的设计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只要在设计校审环节中做好相对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其更好的发展。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