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标准编制怎么做?BIM国家标准编制的技术方向

发布:中文网小编4号 浏览:1832人 分享
发布于:2019-11-25 16:44

由于国内的BIM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所以在对国家标准进行编制的时候,存在着诸如应用普及和实践的基础薄弱,多方利益繁杂等问题,这导致了制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关于标准编制的技术方向也至关重要,具体有:

BIM国家标准,标准编制

数据中心

信息处理是BIM技术的核心。如何组织数据、使用数据一直是BIM国家标准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面对BIM冗余化的数据,各个阶段的数据录入者很难完全具备录入所有数据的能力。其次,从数据输出的角度看,信息的提取目的是多样化的,如施工模拟、节能计算等。这要求建筑信息模型本身能够提供一个充分的关系数据库,以供不同目的的信息查询,对此需要建立数据中心。

协同平台

协同平台在BIM作业过程占据重要地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要充分保证正确性和准确性,这些都要依赖协同平台完成。《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编制组认为,信息在传递时,应当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并要实现广义的协同及信息的痕迹管理。

理想的BIM数据流转,均应在计算机之间完成而不需要人脑的加工,这样才能保证原始数据与最终输出数据的一致性。

编码统一

基于《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的统一编码是保障信息准确传递的有效手段。所谓统一,是指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某个产品的编码信息,在产品制造、设计选用、施工布置、产品使用、维护和检修等所有过程中,一直保持基础性数据字段不变。根据情况允许添加,但添加的过程需要符合国家标准。

多级交付

多级交付一直是标准编制组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基于对目前的行业现状、实施能力、软硬件实现能力等多种因素的考量,编制组认为有必要兼顾目前低水平的BIM应用现状,制定不同等级的交付物成果要求。而对交付物的分级,将会使BIM的交付容许度大大增加,既兼容传统的二维图纸交付手段,也充分考虑了BIM重要的发展方向——全信息化交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鼓励持续地以图纸成果作为唯一交付手段,而是规定要将产生图纸的原始数据和载体——三维模型作为交付物的有效保障,或者直接作为交付物出现。从而区分传统的作业方式,促使行业全面走向信息化。《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目前正处于紧张的草案讨论阶段。在这一阶段,来自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多样化的,这也反映出BIM从业组织对于BIM应用情况的不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不统一对于行业的高效协同是不利的,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统一情形的存在,使BIM国家标准的出台成为迫切需要。

对于BIM的标准编制需要从实际难题和技术方向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制定出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标准。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