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 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城市发展新范式的转型与突破

发布:admin 浏览:49人 分享
发布于:2025-08-18 13:00

  □ 袁爱芝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外延式增长阶段,进入了品质提升为主导的内涵式发展新周期,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开辟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新境界。

  发展阶段转变: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发展的历史转折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基础性判断,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一论断精准定位了中国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24年的67%,创造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规模奇迹。但超常规的增长在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问题。传统依赖土地财政、房地产驱动的城市扩张模式已触及发展天花板,大规模新城新区建设的边际效益显著递减,如何盘活、优化和提升这些存量空间成为更为紧迫的任务。

  从全球城市发展史看,中国城市正经历发达国家大城市曾走过的“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但我国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需要在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情况下,同步破解“城市病”治理和发展动力转换的双重命题,这一转型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更需要以紧迫姿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范式。

  理论体系革新: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核心理念建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起系统完整的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理论体系。其中,“现代化人民城市”理念成为理论核心。

  与之前提出的“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目标相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愿景扩展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将创新驱动、生态优先、安全韧性等现代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内核,体现了对城市本质和功能的重新认识。

  “人民城市”的表述尤为关键,明确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强调城市工作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理念彻底突破了传统城市发展的工具理性框架,回归城市作为“人的聚居地”的本质属性。

  系统治理部署:覆盖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治理框架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围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系统部署了七大重点任务,构成了覆盖城市全生命周期的治理体系。这些任务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政策集合,而是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行动框架,体现了对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的深刻认知。

  ●优化城市体系,构建协同发展的城镇格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列为首要任务,强调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一部署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化城镇体系思维,更加注重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网络联结。依托高速铁路与信息技术,推动城市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形成功能互补的网络结构,有效缓解单极集聚的“大城市病”,实现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区域均衡布局。

  ●创新与宜居,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双轮引擎

  “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和“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勾勒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创新城市建设聚焦发展动能问题,强调通过培育创新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宜居城市建设则关注发展目的问题,强调通过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公共服务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城市作为创新主体的角色,不再简单将城市视为创新的容器或背景,而是要求城市本身成为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绿色与韧性,筑牢城市安全发展的双重底线

  “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和“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两大任务,从生态环境和运行安全两个维度构筑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这两项部署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安全生活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对城市发展底线思维的强化。

  ●文明与智慧,提升城市品质的软硬协同路径

  “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和“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两大任务,分别从文化和科技两个维度,提出了城市品质提升的软实力和硬支撑。这种软硬结合的任务设计,避免了城市发展中常见的重物质轻文化、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二者形成“以文化人、以智赋能”的发展合力。

  实践路径创新:内涵式发展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双轨并行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市工作必须在理念与实践上实现五个“转变”,并相应做到五个“更加注重”,这完全符合我国城市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内涵式发展,激活存量空间的价值倍增效应

  强调在不扩大或少量扩大城市用地规模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提高效率等方式,实现城市价值的倍增效应。将“推进城市更新”作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赋予了城市更新新的时代内涵。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旧城改造或房地产开发,而是对城市空间资源的价值再发现和功能再塑造,是经济更新、社会更新、文化更新、生态更新的综合过程。城市更新特别强调“高质量”,这意味着更新工作必须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尊重市民意愿,保护历史风貌,避免大拆大建和急功近利。

  ●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精细化治理体系

  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要求着力提高落实各项任务部署的能力。更加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强调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即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管理为主转向服务为主。具体而言,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体验,打造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环境。同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推动城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从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

  作者单位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