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行业政策

行业新闻 | 六盘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03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发布:admin 浏览:27人 分享
发布于:2025-08-18 08:02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

第032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市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你委对我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统筹部署,加快补齐能力短板”方面

一是六盘水市各区(市)已全面启动建筑垃圾消纳场布局及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市中心城区(包含水城区、钟山区、六盘水高新区)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编制,目前已完成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专题会研究等程序,待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审批后印发实施。六枝特区、盘州市已按要求编制完成,并报辖区人民政府批复。二是加强建筑垃圾消纳场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全市现有建筑垃圾处置设施5座(六枝特区1座、盘州市1座,钟山区3座),总库容量约1500万吨,已填库容约519万吨。水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已纳入规划1座,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中。全市现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设施7座(六枝特区、盘州市1座、钟山区4座、六盘水高新区1座),总设计处理能力531万吨/年。三是对建筑垃圾处置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部门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指导服务建筑垃圾处置企业完善土地、环评、水保、占林和占耕手续。四是严格执行利用处置核准行政许可审批制度,规范开展行政许可审批。2025年以来,利用处置核准审批17件。

二、关于“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杜绝违法违规处置”方面

一是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依托“贵州省城市建筑垃圾监督管理系统”,把建筑垃圾产生、收运、处置等环节监管,以及专项整治、监管执法等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建筑垃圾全流程、可追溯管理,推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变,不断提高全流程监督管理水平。二是适时向社会公布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企业信息。各区(市)已向社会公布辖区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信息、渣土运输企业信息,更好满足建筑垃圾利用处置市场供需自由选择。三是全面推行电子联单制度,通过电子联单等措施,强化建筑垃圾从产生源头、运输环节、未端处置利用的全流程管理,准确掌握各类工程项目建筑垃圾产生排放、中转运输、利用处置情况,实现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做到部门间监管衔接到位,确保建筑垃圾底数清、去向明。

三、“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强化部门联动执法监管”方面

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九部门关于加强贵州省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贵州省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试行) 》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政策文件,我市先后出台了《六盘水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规范(试行)》《水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盘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六枝特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制度》等10余份文件,建筑垃圾全流程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二是加强联合监管执法,建立由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综合执法、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非法运输、乱堆乱倒、抛洒滴漏污染路面等执法检查,及时查处有关违法行为。2025年以来,累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4件,罚款1.38万元。三是引导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行业健康发展,按照“谁产生、谁承担”原则,目前,我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收费模式主要为产生单位委托处置单位进行综合利用处置,收费主要是市场供需自由决定。四是加强运输、处置行业监督管理,建立违法违规运输处置信用台账,无违法违规的运输处置利用企业优先向建筑垃圾产生单位公布,供其自由选择服务。

四、关于“建立完善的装修垃圾管理体系”方面

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召开建筑垃圾利用处置管理专题会,厘清装修垃圾管理责任,有物业管理的区域,明确由物业公司在管理区域内划定装修垃圾收集贮存点。无物业管理的区域,由属地街道负责,督促指导社区居委会科学合理划设装修垃圾收集贮存点,鼓励居民采用袋装等方式投放装修垃圾。二是督促指导各区(市)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及时在门户网站公布和动态更新装修垃圾处置场所和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息,由物业公司或装修业主自行选择建筑垃圾运输公司清运装修垃圾,并建立装修垃圾收运处置台账。三是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装修垃圾的清运和处置费由装修业主自行承担。

2025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朱春燕;联系电话:8327167)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