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行业政策

行业新闻 | 吉林: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 刘李峰:锚定目标再出发笃行实干谱新篇 奋力推进吉林特色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发布:admin 浏览:4人 分享
发布于:2025-08-14 13:03

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课题,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明确了城市建设工作的正负面清单和优先顺序,把党对城市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施路径。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总结过往、开启新程、勇毅前行,以实干之笔书写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吉林答卷。

新时代以来吉林城市发展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一串串数据反映的辉煌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与全国情况一样,新时代以来,吉林省城市工作阔步前行,取得了不少开创性成就。

一是新型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7%提高到2024年的65.76%;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培育,GDP和人口占全省的67%和52%;梅河口、桦甸、大安、延吉、珲春、集安等一批县城发展特点凸显。

二是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各地拆围透绿、还路于民,展现城市治理的民生底色;“城市管理进社区”全覆盖,建立服务驿站、社区工作站830个;出台省物业管理条例,1749个弃管小区全部“动态清零”。

三是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大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里程140.8公里,在建里程92公里;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接近或超过99%,天然气储气能力是10年前的12倍,供热投诉率显著下降。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9.34万套,惠及180万群众;改造老旧小区7035个,惠及居民139.8万户。

四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形成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等要素齐全,历史建筑数量是10年前的4倍。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开街、好评如潮,成为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的“亲民大街”;人民广场时隔22年重新开放,承载着长春人记忆的城市“老地标”焕发“新生机”。

五是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大幅提升。全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长7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城市黑臭水体提前2年动态清零。

黑臭水体治理:辽源市仙人河景观带

经过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一幅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图景在白山松水间铺展开来,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新起点上奋力推进吉林

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全省全系统将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结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苦干实干加油干,加快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大力提高城市韧性水平,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城市绿色智慧发展,为奋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多样化、精细化,加快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建立“城市体检—更新规划—单元(片区)策划—更新项目库—年度更新计划”实施机制,一体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加大力度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美好。

一是健全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住房问题。推进城中村改造,建立城市危旧房动态核查鉴定机制,探索原拆原建、购买存量商品房安置等改造方式。建立“好房子”示范项目库,举办“好房子”设计大赛,落实“好房子”实施方案、建设导则和评价导则。

二是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建立“体检诊病、改造治病”机制,全面提升居民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各方参与的老旧小区低成本、可持续治理模式。

老旧小区改造:长春市田家大院改造后全景照

三是建设完整社区。构建5~15分钟生活圈,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养老、托育、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推进“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建成更多儿童友好、青年成长、老人幸福的“全龄友好”社区。

四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坚持中心城区留白增绿、拆围透绿,统筹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道,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升级,建立健全防止返黑返臭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实施城市建筑垃圾常态化专项整治。

城市生态修复:四平市西湖公园

(二)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构建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以实际行动保障群众获得稳稳的幸福。

一是加强房屋安全管理。探索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保险等制度,深入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大跨度结构场所排查整治、城市围挡专项整治。加强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建立“一项目一档案”数字追溯平台,实现工程质量全生命周期责任可追溯。

二是强化燃气安全管理。已排查老旧管道实现动态清零,新增隐患管道即增即清。开展瓶装液化气企业安全综合评估,加大兼并重组和提升改造力度,提高充装、配送、安检等环节全过程监管水平。实施“一栋一专员”“一户一专员”等制度,推动燃气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三是提升城市内涝治理能力。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消除易涝积水点。提升长春市、延吉市国家级、省级移动排涝救援基地能力水平,建好用好吉林市、通化市、松原市、延吉市四个应急救援分基地。

(三)注重以用促保、活态传承,切实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让城市更具特色、更有品位,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新支点。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一是保护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吉林红色文化、冰雪文化、工业文化资源,丰富保护名录。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要求,严查拆除老建筑、迁移砍伐大树、新建“古镇”等行为。按照“百年标准”,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更新改造和活化利用。

二是活化老旧街区。挖掘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打造一批精品街道、城市客厅、创意园区等活力街区。聚集长白山人参、梅花鹿、木耳、吉林大米、中草药等特色资源,将街区打造成为展示吉林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和交易吉林特色产品的重要平台。

三是加强城市风貌管理。强化城市设计对城市功能业态、建筑强度、空间环境、形态色彩等的指导和管控作用,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落实新时期建筑方针,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充分体现吉林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四)聚焦内涵集约、治理增效,推进城市绿色智慧发展。顺应科技大变革时代的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支撑科技创新。

一是推广绿色建筑。落实《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大型公共建筑和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要全面建成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动态更新全省绿色建材产品库、政府采购绿色建材产品推荐目录,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绿色建材政策实施范围。

二是推行智能建造。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应用。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式装修在“好房子”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三是推动智能监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增加布设“管网哨兵”、智能表具等终端物联感知设备。2027年年底前,各市县建成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对燃气、供水管网等运行状况实现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四是创新城市智慧治理。与“接诉即办”平台建立响应机制,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处置群众反映问题。推动社区代管小区向业主自治和专业化管理过渡,打造一批“党建引领机制完善、业委会(物管会)运行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示范小区。统筹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生命线监管平台,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凸显了城市工作的特殊重要地位,也将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作为城市工作前沿阵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作为城市工作排头兵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是历史的机遇、时代的眷顾、人民的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知重负重勇担当,唯实唯勤勇争先,以创新的思维,用改革的办法,靠务实的作风,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宏伟蓝图成为白山松水间的壮丽图景,奋力推动吉林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