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 防空洞变身“天然空调房”

发布:admin 浏览:31人 分享
发布于:2025-08-06 16:00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不少城市的防空洞经改造升级变身“天然空调房”,成为市民避暑纳凉的热门选择。这些“天然空调房”里不仅有桌椅、除湿机等设施,而且推出了科普宣传、健康咨询、研学游等活动,让市民在清凉中感受文化魅力。

  设施完善 环境整洁

  中午时分,户外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安东街的西安人防纳凉中心里,不少市民正在纳凉休憩,这里的温度只有25摄氏度左右。据了解,纳凉中心全段长约1000米,有两个出入口,可同时容纳1000人纳凉,里面放置有桌椅、除湿机,还有热水供应处、电视、报纸杂志和免费Wi-Fi等。市民刘女士说,她和朋友约好专程带孩子过来纳凉,这里很凉快,环境不错,设施也齐全,孩子写作业、看书,大人还可以在一起聊天。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西安市连续多年为市民开放多处防空洞纳凉点,每年6月前,工作人员都会对纳凉中心的设施和服务等进行升级,实现“五通八有”(即通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高清电视、通无线网络;有纳凉须知、有温馨提示、有茶水、有桌椅、有书报、有防暑药品、有时事宣传内容、有公益活动)的标准化设置,市民纷纷为这里齐全的设施、整洁的环境点赞。

  在江苏省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步入约300平方米的纳凉空间,清凉的空气迎面而来。除湿机调节湿度,免费Wi-Fi畅通无阻,急救药箱随时“待命”……这个由相关部门精心打造的纳凉点,是镇江市首个免费开放的人防工程避暑场所,2023年起每年夏季对外开放。纳凉点内不仅添置了休息桌椅,而且为市民游客准备了饮用水、免费Wi-Fi、除湿机等“避暑套装”,让市民在享受清凉之余更感贴心。市民汤女士是常客,她说:“一件薄外套、一份报纸,在这里坐一坐,很舒服。”

  互动丰富 体验升级

  “哇,太凉快了!”“那边的灯光好漂亮啊!”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通山工程避暑纳凉点,凉气扑面而来,一同进来的几位市民不约而同发出连连赞叹。该纳凉点是石家庄市利用人防工程疏散干道打造的一个“清凉世界”,温度只有20摄氏度左右,体感非常舒适,来此纳凉的市民三五成群漫步其中,非常惬意。

  要说最吸引人的,就是通道内五光十色的互动场景。为了给市民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乐趣,相关部门运用声光电、全息体感投影等打造了20余个互动场景。沿着通道前行,一会儿走进“时空隧道”,四周的图案不断变换,每走一步地面上还有花朵随着脚步绽放;一会儿走进动物世界,各种动物迎面走来,用手摸一摸就变成闪闪繁星;一会儿又来到梦幻海洋,各种海洋生物在四周遨游,碰一碰,小鱼就吐出一串泡泡,让人如同置身海底世界……在好玩好看的场景中,来纳凉的市民兴致勃勃地拍照打卡。最受欢迎的还有足球、篮球、连连看等体感游戏,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我们是第一次来,孩子们玩得很高兴。”韩女士和几位亲友专门带孩子来玩,对这次体验非常满意。

  11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四牌楼38号的防空洞内座无虚席。今年,该防空洞在提供免费Wi-Fi、插座、茶饮等服务的基础上,还在空间利用上进行了全新升级。座位数增加到400个,打造了共享书屋、乒乓球场、烽火影院等特色区域,面积扩大了1000余平方米。其中,共享书屋里有历史、军事等各类捐赠书籍,市民朋友可以免费借阅;烽火影院可容纳百来人同时观影,每日安排放映《长津湖》《闪闪的红星》等丰富多彩的电影。

  活动多样 服务贴心

  一场别开生面的纳凉市集在浙江省绍兴古城蕺山人防工程内热闹开市。17个特色摊位沿通道依次排开,会稽砖砚的古朴纹路、绍兴棕榈叶编织的灵动造型、锡器的温润光泽与山阴竹刻的细腻刀工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流动的非遗画卷。

  只见棕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尖翻飞,一片普通的棕榈叶在他手中瞬间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蚱蜢,引得小朋友驻足围观;面塑艺人则专注地仿照手机图片,捏制出身着解放军制服的小人偶,与防空洞的历史底蕴巧妙呼应;地道农产品摊位前同样人头攒动。考虑到前来纳凉的市民以老年人为主,有志愿服务队在市集上设立了3个摊位,提供理发、口腔健康检查、眼部护理、按摩等7项贴近老年人生活需求的便民服务。“理发师手艺很好,服务还免费,真是太贴心了。”市民秦阿姨说。

  与蕺山人防工程纳凉点的市井烟火气不同,塔山人防工程纳凉点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人防探秘课”拉开帷幕。下午2点,50余名小学生及家长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沿着地下通道缓步前行。通道两侧整齐排列的砖石砌体、斑驳墙面上留存的历史印记、玻璃展柜中陈列的年代久远的文物,引得孩子们频频驻足,好奇发问。“大家猜猜看,当年的绍兴茶厂坐落在现在的哪个位置?”讲解员抛出问题,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抢答。“没错,就是现在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所在地!”随着讲解深入,一个个尘封的故事被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一位参与研学游的孩子说:“原来这里不只是乘凉的地方,还是保护我们的地下堡垒!”

  “从单纯避暑到多元服务,人防工程正成为承载民生温度与文化厚度的公共空间。”相关负责人表示。

  苏 鸢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