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新闻

行业新闻 | 回归村落 记住乡愁丨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

发布:admin 浏览:104人 分享
发布于:2025-03-02 15:53

一、村落简介

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地处博平岭南段山腹,海拔565米,距县城62公里,西南与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相邻。塔下村有五十余座方、圆土楼和三十余座小巧别致的青砖小楼,它们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狭长的山谷中。一条小河流过村庄,河面上横跨着十座造型各异的石桥。

塔下村村庄行政区域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2191.5亩,农户411户,人口1600多人,全村居民主要姓氏为张,有着浓厚的同姓文化氛围。塔下村以其独特的韵味被誉为“闽南周庄”“太极侨乡”,2015年入选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二、传统建筑

塔下村东面山腰上有一座威仪的家庙——德远堂。德远堂坐北朝南,面对俊秀山峰、村庄溪流,祠后青山林木,郁郁葱葱,主体建筑占地6亩,加上祠后风水林和堂前池塘、石旗杆,合约百亩。

德远堂为歇山式屋顶建筑,四架三间结构,上下两堂的砖木建筑,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大门门楣上从右至左镌刻着繁体的“张氏家庙”四个大字,门楼屋脊上装饰有游龙飞云、祥花吉鸟等彩绘泥塑。主殿前有照壁,两侧带厢房,一进为前厅,间设小天井。二进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左右两根6米高的大圆柱写着清太史张翱撰写的一对长联,上下联78个字蕴含着14个典故,涵盖了张氏族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功勋和嘉誉。正中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德远堂”三个鎏金大字,为德远堂十五代孙、清朝丙戌进士张金拔手书。圆柱上悬挂张金拔手书的楹联木匾:“德乃祖功乃宗行其庭必恭敬止,远而孙近而子入是室惟孝友于。”横梁上镌刻着宋代朱熹的名言:“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德远堂石龙旗杆

德远堂围墙外有一口半圆形池塘,池塘边上竖立二十三支石龙旗杆,均是塔下张氏自清代以来及第的进士、举人、贡生等有学衔官阶的子孙所立。石龙旗杆基座有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高出地面一米多,主体旗杆约9米长,下段石宽308公分,刻有竖立的年代、学位、辈分、姓名、官衔,上段为圆柱,雕刻蟠龙缠柱,顶端或雕笔尖,或雕坐狮形。

石龙旗杆

三、民俗文化

塔下村村民重视岁时节庆,一年十二个月几乎随着农事活动都有“做节”习俗:正月祖庙闹元宵、闹花灯、演戏、家宴;二月春祭、扫墓、祭祖;三月清明节做青草粿;四月立夏日“补夏”,在清宁宫民主公王案前祈祷风调雨顺;七月十四日开基祖肇基纪念,过“七月半”餐宴;立秋日在清宁宫民主公王案前作立秋洪福;八月中秋备月饼拜伯公宴中秋;九月重阳,村民只当作“闲节”;十二月十一日,大坝做“尾衙”,敬大坝积兴坛伯公午餐宴;十二月十三日,塔下做“尾衙”,敬塔下神佑坛伯公(土地公)午餐宴。

下一步,市、县两级住建局将持续指导塔下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完善村中标识设置、消防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古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

文稿来源:市名城委,南靖县住建局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